晚上翻朋友圈,又是小健转发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
这篇文章标题很长,长得不像是标题——《“孩子,你出生之前在做什么?”“我在天上挑妈妈!”》单是这样的标题就吸引了我,打开看看,发现作者居然和我同姓,更加惊喜了!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工作狂”,一看到标题,我猜想这篇文章“与家庭教育有关”,“又是在打击不合格父母”!看下去再看下去,发现文章主题与社会热门“家教”毫无联系,主旨是在教育我们这群索然无味的成年人!
文章当中主要写作者收到一本《孩子们的诗》,里面收录的全是七八岁孩子的诗。用作者的话说,这是几年来见过的“最干净,最动人的文字”。也只有这些孩子们,才能够写出“如云朵般干净的”诗歌,因为他们还只是孩子,还拥有着天地间最纯最美的心灵,才能够准确表达出这最无私无畏的爱和真。而我们成人,太多的经历,使我们的“爱”蒙上了灰尘,我们的语言经过内心无数次选择而失去了“诗意”!不知是我们没有资格想念“诗和远方”,还是内心早已枯竭,早已“丧失了表达力”?
正如《孩子们的诗》编辑所言,“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天真烂漫的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纯净,不需添加任何修饰,而自成“小诗”。可随着年龄增长,至真至纯的思想慢慢地被社会同化,童话般美好的梦被现实击碎,孩子们,还能写出诗一般的语言吗?再比如我们,小时候也曾“年少轻狂爱做梦”,长大之后,再回头看看,我的梦,丢在哪儿了?
至于“诗”,我只在课本上读过,天真的认为那是“神仙才有的生活”!我真的不曾写也不会写诗,这可能和小时候的家境有关——眼前生活尚无保证,哪有诗和远方?但“梦”还是做过很多的。曾为自己编织过无数美丽的梦,为未来设计过“无限可能”——在梦中,曾不止一次憧憬自己过着“诗一样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我的梦丢在哪儿了?到如今,进入不惑之年,还是停留在“讨生活”阶段,无暇顾及当初的“梦”。
和周围朋友相比,我从来不看“韩剧”,不追星,不崇拜“偶像”……我以为自己这样是“脱俗理智”的表现,却不知是自己偏离了“诗意”的方向,失去了那颗“做梦”的心!也曾厌倦小城生活的喧嚣,想回归宁静的田园,却不堪忍受乡间“漆黑的小径”“无网的夜晚”。对城市,我们是永远的“农村人”,可家乡,却怎么也“回不去”。也许等到老年,我们才能定义人生,“返璞归真”,重新找回自己“诗一般”的纯真,过几年“诗一般”的生活!
小时候,生活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长大后,却不小心把“诗”丢进了生活,再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