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如果你会做,直接做就是了。如果不会做,当然是要去学了!学会了就开始做,如果学不会,那原本就应该接着学……
如果你真的赋予了重大的意义,并且成功的用“如果没做导致的恐怖后果”恐吓到了你的大脑,你必然就有了执行力的动力。
但是有动力也不够,我们还需要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想清楚。 想清楚步骤,想清楚计划,想清楚了之后,动力与计划齐备,那个点就是爆发之时!
那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很奇怪的问,你那么拼干嘛? 由于物种之间的代沟,那肯定是很难理解的。这是我想干的事啊,我干这个高兴啊,我不这样干我才难受啊…
那开始干了,得干好吧。 那怎么算干好呢? 很简单啊,我们都知道, 把技能“内化”了不就完了嘛。
内化过程是这样的: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内化技能呢? 卖油翁提出了10000万小时天才理论:只要刻意练习,就手熟了。(我瞎掰的,一万小时理论出自《异类》,但道理从一开始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刻意练习的方式也是简单到发指: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不断锤炼更好的价值观,然后通过重复思考,反复应用,而后交(教)给白马(情绪),即,建立正确的情绪。最神奇的是,新知识新技能白马用得多了,它还能把新东西传递给黑马(直觉),而黑马的反应更快。
其实你早就有过这样的体验了,不是吗:过去的你,误以为金钱最重要,而不知道注意力的宝贵,于是,你整天浪费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自知,在那三个大坑里幸福地活着…… 对,那时候的你,看个热闹,随大流,操别人的心,并且,你还不知道自己在坑里,于是常常情绪不错,只是偶尔元认知在审视自己现状之时,有点难过而已……
后来你的元认知升级了,建立了新的价值观,知道了“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你从那三个坑里出来了…… 你发现没有,你关掉了朋友圈,不再关心所谓的热点,不再乱好为人师,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更合适的地方去,比如自己的成长,你的情绪开始反过来了(在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里嘛!)—— 有人跟你讨论热点,你开始觉得无聊,有人随大流,你却一点都不浮躁,有人操碎了别人的心,你觉得那很可笑……
人与人之间的直觉质量相差很多,是物种之间的差异。因为直觉这个东西也是可以练出来的,你可以想象着这差异有多大了吧。
我们在书里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千钧一发的时刻主角敏锐的感受到了惊人的杀意,往后一闪,躲开了致命一击…
这是故事,现实中也是这样。一个受过兵种训练的人,和一个普通人遭受到埋伏,即便眼前的丛林“一片平静”,也能感觉到风雨飘摇之势。电视剧里也有很多将军带兵,行军中,一扫前方就知道很可能陷入伏击圈了,从而整顿军备,严阵以待。 换作普通人呢,九条命也没了。
这就需要,重复、不断的重复应用,才能从理智进化到情绪的快捷模式,再升级到直觉,那你就有了顶级的效率与执行力了嘛。
来,该进化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