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有时候一种味道就弥足珍贵,因为这种味道植入心中,融入血液,每每忆及总泛起幸福的涟漪。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渐凉,再像我们传递冬的气息。随手翻看日历10月24日——霜降,自这个节气就开始下霜了。田野里只有麦苗是绿的,一切绿色植物都枯萎了。茄子也不例外,茄秧被霜打后,叶子蔫了,未长足个的小茄子皮儿皱巴巴的,还挂在茄秧上。一天,我和妈妈来到菜园,我边走边问:“妈妈,为什么要等霜打了茄子才剪回家呢?”妈妈笑着说:“不下霜,小茄子还有长大的希望,还可以卖钱。”我提篮子,妈妈用手一个个带着茄蒂摘下,等摘完了,妈妈的手上沾满黑黑的紫色。回到家先把它们洗干净,在小茄子身上划几刀,放到锅里要蒸30分钟。等熄火凉了取出来,下个工序是我的,我把它们像排队似的一个个摆放在竹蓖上,再拿一个竹蓖压上,还要加几块砖,以挤出茄子里多余的水份。也记不得到底要挤多长时间了。妈妈要仔细翻看等可以存放了,拿一个早就清洗好沥干水份的小缸,一层一层放进去,我呢?一层一层的帮妈妈撒盐和花椒粉,缸满。把准备好的塑料布蒙好,用松紧带系紧,这样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搬到南墙根下放半月。
真急人,等着吧!80年代初,深秋的农村餐桌不像现在,各种大棚蔬菜应有尽有。那时只有三样粥、饼子、咸菜。终于等到时间了,妈妈打开小缸,用筷子夹出几个。妈妈还嘱咐我们不能用手拿,那样会坏的。
这小茄子又回锅了,等出锅时妈妈撒上葱花,芝麻碎,我滴几滴香油。那种馋是按捺不住了,眼准,手快把茄蒂放到自己嘴里,先吸吮它的味道,然后用牙齿轻重有度的挤出里面的白色物质,它比茄子皮软,比茄子肉硬,感觉怪怪的,就是喜欢。吐出的白色纤维,握在手里有一种胜利的感觉,总觉得它是我的俘虏,真猜不透当时一个8.9岁小女孩的心思。时到今日,我仍对茄蒂情有独钟,每次做菜都要加入,细细咀嚼。
岁月匆匆,我已经奔五,不论在哪个饭店,每当看到这道菜,就回味妈妈做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浸润嗅觉和身体,融入血液。我总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但可以用两个字代替——母爱。
成长路上的我们,当一种味道占据你的心或灵魂时,那这种味道一定有故事,有真情,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