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听到有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你急他不急。究其原因,与孩子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关。然而,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下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陶行知先生的话表明,从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根本”所在。
淇淇,我们班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很招人喜欢,小朋友也都乐意跟她一起玩,可她的动作出奇的慢,每次都落在最后一个,是我们中心有名的“小拖拉”。
之前在美术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时,每位小朋友都开始了创作,只有淇淇坐着手拿笔迟迟不动手。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了?还需要什么吗?”她摇摇头,说了句不知道怎么画。我说:“淇淇之前都很有想法呀,大胆画吧,没问题的,需要帮助跟老师说。”刚开始,我以为淇淇不理解,她张望想看同伴怎么画,然后自己再照着同伴的样子画。但经过观察,我发现淇淇虽然看了同伴的作品,但她画出来的都跟同伴不同,这说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她不自信,怕画的不好或“画错”。
还有一次建构游戏“我的家”。小朋友你一组他一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自己准备建构的内容。淇淇站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别人怎么说,一声不吭。分组建构时,淇淇等着小朋友邀请他一起加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都争着抢着把各种材料按事先的设计拼搭起来,而淇淇取来材料后,老是围着“建筑物”转来转去,看了又看,才很小心地把材料拼搭上去。许多时候小朋友都嫌她动作慢,一把抢过她怀里的材料自己去拼搭。当时她没反抗,只是轻微皱着眉头看着同伴建构,等同伴去取材料之际,她会把刚才同伴抢去建构的材料进行调整,放在自己满意的位置。
在活动中,我看出淇淇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她不够自信,不主动,不会自己去找同伴结对,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但她又不甘心于被同伴左右。所以在建构过程中,她围着“建构物”转,实际上是在构思自己要把材料放在哪里最合适;当同伴剥夺她权力后,她只会无声地反抗,等同伴离开后再进行调整或重组。
从上面的种种现象可以看出,淇淇其实是个有思想、力求完美的孩子,但拘谨的个性使得他内向、胆小、不自信,造成了她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为了帮助她改变这种拖拉的习惯,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预留时间,耐心等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总是多给淇淇预留一些时间,鼓励他把任务完成。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及时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摸摸孩子头或微笑着对孩子说:“淇淇,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所以,我们先把任务保留,等有空了接着完成,好吗?”孩子很开心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而且每次也总能及时把未完成的任务继续做完。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学习需求,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意识到由于自己的磨蹭拖拉浪费了自己游戏及休息的时间,从而在操作时,适当会减少观望等待时间,加快操作速度。
赏识信任,挖掘亮点。激励孩子建立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教师要相信孩子,尤其是那些平时内向、胆小、沉默寡言的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在老师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著名的教育家盖杰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寻找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每次活动,我都帮淇淇掐时间,发现孩子用时缩短了,及时肯定和表扬。每次表扬后,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看得出来她特别高兴。另外,我发现淇淇每次深思熟虑后完成的活动内容都不错,为此,我常鼓励她分享,让她得到同伴的肯定。同时,我也对其提出要求,就是加快速度。经过几次的表扬和鼓励,我发现,淇淇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时间有所缩短,且慢慢变得积极了,能主动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自信这一可贵的品质正是在肯定、珍惜孩子的小小进步中培养起来的。
总之,我不断地运用鼓励、肯定、挖掘等方式方法不断发现淇淇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在的淇淇已渐渐远离磨蹭,动作越来越快,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也更自信大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