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小灰,你会常常想起小时候的些事吗?”
“当然啊,甚至不用刻意地想起,那时发生的事有时自然而然便会出现在眼前了。虽然小时候的哭现在想来都成了笑,小时候的笑现在想来却有些难过。”
“小灰,真怀念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只要能让我回到小时候,哪怕是被老师罚抄一百遍作业都可以。”
“呵呵,可小时候的你大概不会这么想吧!”
“也是。小时候的我绝对是个大笨蛋,因为那时她天天都想着要变成现在的我。”
“所以说小白,你有没有想过,大人们所说的童年的美好,小孩子们其实未必同意呢?在小孩子的意识里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童年不童年的,他们只有想要长大的愿望。童年也许只是一个大人强加于小孩子的概念罢了。”
“对啊,小灰,你说为什么小孩子都拼命地想要长大而大人却又盼望着回到童年?”
“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只信任对岸的风景吧!”
小林说,我们永远在出发与归途之间辗转流浪,在家想着远方,在路上想着家乡。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何时待在家乡,何时去往远方;
不幸的是,我们没办法在小的时候选择迅速长大,也没办法在长大了之后选择回到小时候。
怀念的总是回不去的时光,当时总是会和身边的人吐槽那些不完美,结尾还不忘加上一句“要是……就好了”。一旦等到真正失去了,却又开始念叨起那些有趣的人、温暖的小细节,就连一些当时深觉面目可憎之人,也渐渐被记忆美化了。
人越长大就越会觉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只可惜,大多时候,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得到了就会觉得对自己来说,它不是你本以为得那么重要。
叔本华说过,人生不过是在幸福与痛苦之间做摆锤运动,绝大多数时候是无聊。
经常会有人问,最近怎么样?
问这个问题的往往又不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幸福吧,不好说,人家不见得真为你开心;痛苦吧,不能说,关系亲密程度不够啊!
还一定要说的话,只好三个字:就那样,或者还好吧。
话是这么说了,可幸福的时刻不会抱怨,真正的痛苦往往也说不出来,真正容易抱怨的时刻,往往还是那些处于中间的不好不坏的无聊时光。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
李松蔚在回答知友问题的时候大致说过这么几句话,《红楼梦》其实就在讲这么一个历劫的故事。你看故事的结局一开始已经注定了,一切痴缠都无意义,和尚道士一直笑人执迷不悟。但是执迷不悟就是执迷不悟,不走一遭,怎么会真的通透。
直到上班才开始慢慢怀念上学的时光,直到长大才开始一点一点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小的时候只有长大的愿望,以为长大了一切都会好起来,长大了才知道一切会变得更糟。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没钱没自由,上班才发现不仅没钱没自由,连时间也没了。
但是,不经历你永远不相信,不经历那些事,说教就一直觉得逆耳。
小的时候,大人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我们不肯听,等到撞得头破血流才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是对的;我们再转过身来苦口婆心地教育下一代,他们就像当年的我们一样,意气风发,不撞南墙不回头。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人就是这么奇怪,往往再多的训告、再好的事例也不一定会让你学会什么,时间和经历才能教你成长。
有些事,不经历就永远不会懂;有些疼,不被伤到就永远无法体会。所谓的感同身受,大概也只能有了类似的经历,才会真的感同身受。
阿狸在微博上很煽情的说,终于遇见安徒生的故乡欧登赛,我很想把童话带回来给你,但他们说,童话本来就住在我们的心里。
那些我们不能实现的愿望,不能再回去的时光,放进梦里,就变成了属于自己的童话。
原创文章,转载请简信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