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叔做业务时,曾有一件事颠覆了三观。
那时我做车险业务,刚刚起步,没什么客户。
一个老销售就介绍了一个客户给我,并告诉我,给对方设计3个最基本的险种即可。
可我并不这么想,方案不是多点才好吗?这也能体现我服务的专业。
于是我做了3个方案,一份3项基本险的;一份全保的;还有一份无免赔全保的。
我在电话里和我那客户沟通,详细介绍3个方案的优劣。
那老业务员在旁边听,等我放下电话时,他说:
“其实你不用给对方介绍那么多方案,你就按我说的,让他买3个基本险就行,那人很容易纠结,你这样一搞,他说不定还不在你这边买了。”
听这话时,我还颇不服气,然而,却被那老业务员真的说中,那个单子还真就没有成交。
在随后的销售生涯里,也懂得了这个窍门:
有主见的客户很少,所以,多数客户不用给他们太多的选择,你只需坚定的告诉他,就这样买准没错,这样的成交率反而更高。
瑞士斯沃琪钟表集团,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手表,比如欧米茄就是其一。
斯沃琪集团的创始人乔治·哈耶克,曾说过欧米茄手表的一次变革。
一开始欧米茄手表有几千个品种,但是销量一直不好。
乔治·哈耶克分析后发现,是给了客户太多选择的原因,所以才会是这样的结果。
于是大力砍下大部分品种,只剩下100多个,这下销量却发生了井喷。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一次有记者问她,为何华为手机的品种如此少?
她很坦言是受了三星的影响。
三星一开始有很多种手机,但在发行到第三代手机时,突然意思到,不给用户太多选择,反而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于是将上百款手机缩减成就那么几款。
所以, 华为在研发手机时,也学习三星经验,控制手机品类,不给用户太多选择。
在“不给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无疑是“苹果”,不仅一次只推出一款新机型,更是在软件的选择上都不给用户太大的选择余地。
然而苹果却如此成功。
这类商业案例非常多,都能证明了少即是多,不给选择反受追捧的真理。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半自传书籍《旁观者》中曾写过自己认知的一次升华。
那时他只有十几岁,在他所受的传统教育中,应该对别人体贴入微,说话要含蓄矜持。
然而,当他遇到女教育家吉妮亚时,彻底改变了之前的观点。
吉妮亚是名博士,而且身兼很多社会工作,每件事都能出色的完成。
吉妮亚告诉德鲁克自己的秘诀是:不要给别人太多选择。
她教育德鲁克说:
“不要去征求一个人的意见,直接告诉对方怎么做就可以了。
如果这么做不行,或者是有更好的办法,那人自然会来告诉你。但是你不告诉他们怎么做的话,他们就什么也不做,只会研究研究而已"
吉妮亚只用几分钟就说服德鲁克顽固的父亲去女子学校做老师,她没有征求德鲁克父亲的意见,只是告诉他一定要周四之前去报到。
德鲁克把吉妮亚定义为对他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因为在她身上自己学到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
此后,德鲁克在与很多大企业合作时,也秉承了这种方式,做咨询方案时,不会给对方太多选择,而是很坚定的说:“你们不需要太多选择,就按我给的意见执行即可。”
可能没有主见是人类的一个共同弱点吧,所以在人群中,一个能坚定提出自己意见的人,往往被视为有领导力的表现。
而且,在哈佛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发现,那些能取得优良成绩的领导,多数是独断专治的。
我从事管理多年,也深有体会。
我刚刚做领导时,总想着一定要民主,所以什么事就喜欢让大家去讨论决策,但是结果总差强人意。
比如,一次组织出国旅游,经费和时间只能允许在一个东南亚国家玩几天,于是我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去马来西亚,一个去泰国。让大家讨论。
结果各有支持者,当我们选择去泰国时,那些选了去马来西亚的人纷纷抗议,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有经验了,但凡去旅游,根据经费,直接定下一个地方,下发通知,不给大家选择的余地,大家反而没什么怨言了。
这不是说不要听取民意,而是如果范围太大,选择太多,你反而会陷入到困局中。
因为,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今天小随所写,可能不太符合你的常识,但现实中却是如此。
你需要组织一个活动,除非有要求,就不要搞太多选择,直接定下来,效果最好;
你要买一个东西,虽说可以在淘宝上货比三家,但也一定不要超过三家了,否则你自己就会晕圈;
你想追一个女孩子,不需要太过处心积虑,只需要告诉她喜欢她即可,然后直接发出邀请,去旋转餐厅看夜景。
人生难得一个爽快,最忌繁琐和磨叽,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也如此,这不仅仅是一种洒脱的情怀,更是一种有效的处世法则。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表达的?欢迎留言给我,良叔每天小随和你相见,再坚持153天。
-END-
谢谢您阅览此文,也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良大师”。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进入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0xD60ce3cPQhmEkz-t-vDw
经常有赠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