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农村流水席

今天是外甥新婚大喜的大日子,也是我四十年后重新体验农村流水席的日子。

上高中前,村里,亲友有人办喜事,我都会跟着奶奶或者父母去参加,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我不喜热闹,这次如果不是外甥结婚,我大概率也是不会参加的吧。就这一个外甥,他结婚,我不出席也是说不过去的,被迫营业,不去不行,那就硬着头皮上。

妹妹家席开八十二桌,除了前天九月二十九号五桌妹夫的同事在酒店,其余七十七桌全部在家里以流水席的形式操办。昨天二号二十五桌村里的左邻右舍。今天五十二桌亲友分三拨在家举行,女方家二十桌第一拨,剩余三十二桌男方家亲友分两拨举行。我们属于亲友中第一拨,女方家之后就是我们的宴席,也许是人太多之故,整体感受有点凌乱。

妹妹家有喜事,我和那人力所能及的分担了一些任务。那人负责承包的车辆,负责娘家人的接送。我负责母亲和父亲两边亲友,尤其是二伯父,二伯母,三姨母几位长辈的接送。

早晨七点那人一骨碌爬起来说迟了,我问啥迟了。他说他要去女方家九点接人。

我说现在才七点不到,路上半个小时就能到,你着急啥?

他才清醒过来说:太紧张了。

这点事你就紧张了,我笑话他。

他起来洗漱,吃完早餐后就直接去了女方家和包车师傅们汇合,接女方家亲戚。我和父母在家等待亲戚。先来的是三姨家,三姨家大小来了五个人。三姨一来,母亲就说你休息一会跟孩子们去,我一会还要招待几个侄女。

三姨说:你不去,我也不去,咋们在这聊会天。

母亲一听,二话不说收拾和三姨一起去了妹妹家。

母亲不喜欢参加这种场合,我们姐弟四人结婚,我女儿结婚,她都没有参加,这次外甥结婚,我们提早和她说起,你外孙结婚,这么几步路,你再不去不合适。母亲一直坚持说她不去,结果三姨一句话她就去了。我笑着对三姨说:还是你的话管用,一句顶一万句。听我这么说,大家都笑了。

后来来的一拨亲戚是我的三个堂妹及家人,大小来了八个人。

早晨我和二伯父沟通时,他说二伯母不去,他和儿子儿媳女婿外孙去,女儿去了东北不在,就他们五个人,我提议二伯父乘坐堂妹的车和父亲一起先走,我留下来陪着堂弟夫妻和堂姐夫外甥,坐后面的车,后来堂妹们到了时,父亲去叫二伯父走,说要带上二伯母,父亲只好自己先跟着几个堂妹先走,我留下来断后,招呼二伯父家的几个人一起走。

我们到的时候,二姨家的两个表姐,表弟早已到达,大家看到我很是激动,好久没见了,两个表姐见了我,就拿着聊天,我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近三十年没见面了,大家在一起很是开心。在进门前遇到妹妹的一帮同学,也热情的和我打招呼。

那人看我一路聊的不亦乐乎,笑着说:我怎么不知道你认识这么多人。

坐席时,我和二伯父二伯母在一桌。二姨家的一桌,三伯父家的一桌,三姨和我父母们一桌。妹妹的同学朋友两桌,妹妹这边亲友共六桌,很是齐整。

妹妹家准备的流水席一共十八个菜,八凉八热,外加一个甜米饭,一个汤。

甜米饭和汤在我们这有讲究。

甜米饭必须新娘家端上桌,以前我们这边新娘子不敬酒,断甜米饭上桌就算是在亲友面前露了面,现在有新郎带着新娘子敬酒的环节,敬酒时两人互相介绍双方不常走动的亲戚,妹妹家这个环节是全家一起上的,妹妹两口子倒酒,外甥和媳妇一起在前面边介绍认识亲友,边敬酒,外甥女跟在后面拿酒瓶。

汤的讲究是,一出场表示表示全部菜已经上齐了,因此有的人一看到汤上来了,就起身走人,给后面的人腾位置。因此当地人戏称这道汤为“滚蛋汤”

农村流水席比在酒店要热闹的多,但是因为条件有限,用餐环境相对来说要简易一点。整体来说,今天的婚礼还是很圆满。婚礼仪式在自己院子举行,由外甥的表弟主持,他风趣幽默,现场很是活跃,也算是别看生面吧!

以后参加这种场合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多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