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那一年了,只记得一年的夏天,少年的我住在老姨家时,老姨带着大表姐和我去了一趟北京,是为我人生中第一次去北京城。
那时的少年之我个子小,跟着老姨和大表姐走在王府井还是西单、东单的大街上,也记不清了,只感到人多的很,穿流不息,摩肩接踵,又害自己走丢了,只是看着脚下的路紧跟着走,所以看到最多是穿凉鞋或皮鞋的男人的脚,穿着丝袜和高跟皮鞋的女人的腿,相形之下,我这个穿旧布鞋的乡下男孩儿就更显得寒酸了,没有什么脸面仰望了,更何况于人挤人的“钻行”中,我也无法仰视。又因为没有见到心中的圣地——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所以这次北京之行也就是这样模糊而非强烈的印记了。反复回忆那次的年月,也只能是推算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了。但因此今天想来也有一个肯定的说法,该是:人生当如鲁迅先生一样,坚持不懈地记写日记,不让自己的一日有所空白。
不过,此次北京之行还是于途路中有所惊奇的,这就是在路过涿县时。那时的107国道还没有今天这么修的阔气,不过那年月的普通公路。“涿县县城快到了,有下车的请准备好下车!”售票员的报站,使我知道了天下还有一个涿县。“多好听的地名啊!”我内心不禁想到。那时的县城地名,后面多是“县”,不像现在的遍天下的都是“州”。穿城而过的时候,看见了两个古塔,这使我感到很新鲜!也是人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城里的古塔。心想,这在古时候一定是一座了不起的城池!紧接着,又通过了一座古石桥,很有点课本中的“赵州桥”的味道。后来,算是有点见识了,知道了这双塔是涿州的重要景观,名曰“双塔晴烟”,这石桥称为“永济桥”,又称“拒马河桥”,俗称大石桥。再后来,有老同学家居涿州城内,也因父母退休后定居涿州城里,这涿州也就如我的第二故乡了。
前年吧,两位老同学还专门带我参观了“涿州双塔”,知其南塔为智度寺塔,瘦高秀美,北塔为云居寺塔,粗壮雄伟,还有张学良与傅作义在此的战争故事。
人生或许真有某种天意!少年时我过路涿县县城,称其“美好地名”,今天则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不是一种天意?
现在,各地都有恢复古城风貌的建设,寄望我第二故乡的“涿州双塔”亦能复原其古韵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