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荔枝的诗句有很多,如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李师中的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如韩元吉的冰肌不受人间热;如丘浚的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但是最出名的当属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钦佩古人用短短几十个饱含韵律的字词,描绘出惹人遐想的场景和故事,表达他们的分明的爱憎。然而更让我着实钦佩的还有一个人,他那鬼马的大脑可以将一句诗词转化为一个故事,场景辗转官、商、民,地域横跨五千多里,他就是人称马王爷的马伯庸。让我们看看他由一句诗引发的故事——长安的荔枝。
1、一字定生死
长安小吏李善德是唐玄宗时期的从九品上林署监事,小的不能再小的底层公务员,五十多岁的他花光所有积蓄,又向和尚贷了巨款才在京城偏远处买下了一栋房产。本以为熬日子混退休安生养老,却被雨点结结实实拍到地上。朝廷派下采购荔枝的差事荔枝鲜,被上司偷偷改成荔枝煎忽悠给了李善德。一字之差,由利润丰厚的蜜腌荔枝变成了三日即腐的新鲜荔枝。从广州到西安,五千多里的距离要三天跑完,几乎就是个送人头的任务。从天堂到地狱,可能和泡沫破灭一样简单。
2、舍命搏生机
面对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选择了借酒消愁。还好,古人云的出门靠朋友诚不欺也,他借酒消愁之时找到了两个好朋友——韩承和杜甫。韩承深谙吏道,劝李善德先利用规则中饱私囊后再慷慨赴死;杜甫为官却不容于官场,是个诚实较真之人,他劝李善德不可轻言放弃,在退无可退之时,也应向前拼死一搏。诗圣的鼓励给水中频死之人一根绳,不去管绳子连到哪里,先紧紧抓住再说。
3、实践出真知
为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动身出发去了岭南。从长安到岭南,一共五千四百四十七里,他足足奔波一个多月才进入广州,谁知他的苦难才刚刚开始。首先当地官吏并不买荔枝使的帐,岭南经略使差点将他沉江了事;后来又避重就轻把责任全甩给李善德自己。没有后备支持的李善德遇到了波斯商人苏谅,以通行符牒换取了经济支持;荔枝园取得峒人阿僮的信任,帮助他了解荔枝保鲜秘籍;发明了双层冰箱瓮;探索了陆路与水路并进……;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吝全力不惜成本,终于让李善德在茫茫黑夜中找到了那点星光。
4、假虎作伥易
当李善德满心希望回到长安准备大展拳脚之时,现实的凉水如期而至。先是凭他一个小小公务员人微言轻,相关职能部门无人配合;之后当朝太监鱼朝恩想要中途摘桃,将功劳据为己有;最后机缘巧合遇到当红贵人杨国忠,为邀圣眷让李善德姑且一试。周遭人物如高傲的野马难以驯服,可能随时将李善德拖拽零落,践踏成泥,李善德只能要紧牙关死命拽住缰绳,不为证明自己无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只为不被大盘挤压出局,存乎一命。他手握杨国忠所赐银牌,生疏的扯起虎皮,扛起大旗再赴岭南。孤注一掷,他违背誓言惊走胡商,背叛朋友伐树取荔,为了不让荔枝褐变腐坏,纵良心沾染污迹;沿途多舛,中途应该妥善安排的驿站全村逃逸,为弥补耽搁的时间他孤夜独身闯山探路,梦中推衍调冰护船。凭借无上权力的银牌,他破坏性的调动沿途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凭人力与时间相搏。终于,保住了一骑的荔枝,仅有的两坛,在贵妃诞辰之日冲到万花攒集芳华绚烂的长安。
5、螳螂为雀生
一场声势浩大的转运,最终只保存了微乎其微。即使微小,但也算完成圣命,博得贵妃一笑。耗尽心力的李善德伏地垂首,像一只小虫般接受杨国忠的嘉奖,本该就此结束差事,但小虫却执拗的昂头啾鸣。这是他的差事,不止应差了事;更是他的心血,蒙心泣血。作为一只小虫的李善德,即使面对狰狞的螳螂,也要做拼死一搏,质问当红宰相杨国忠,官家随口一说的消遣,转运途中所耗所费,何以转嫁为民间的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答案不言而喻,结果可想而知,李善德由能吏再次变成朽根,官场人人欲除之后快。殊不知,螳螂的镰刀再挥舞得张牙舞爪,也难逃被黄雀盯上的命运。这所有的呕心沥血,所有的恃骄争宠,所有的尔虞我诈,所有的流离失所,都不过是黄雀布下的一个局,虫,最终是要被雀食的。究竟黄雀藏于何处,李善德的结局如何,请翻开《长安的荔枝》去寻找。
此书后记中提到,马王爷仅用十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七万字的故事,掩卷叹息,作者脑洞清奇真令人为之赞叹。但也正如此,故事中的惊奇翻转并不如他其他的故事多,不如其他故事惊艳。即是如此,也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卷畅读,一起感受唐朝官场的和光同尘,小吏又如何才能自保生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