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新作,号称“古装版社畜求生记”。大唐天宝十四年,上林署监事李善德刚刚耗尽积蓄、借贷在京郊归义坊买了一栋宅子,回城就被上司刘署令诓骗,接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六月一日,贵妃诞辰前将岭南鲜荔枝运到长安。
一道荒诞的圣旨,引出了一场底层官员艰难求生的故事。官场百态、人性美丑,围绕着鲜荔枝运送过程,展示得淋漓尽致。为了完成任务,李善德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小官吏,变成了仗势横行、不择手段的跋扈特使。他殚精竭虑地创造奇迹,免去了杀身之祸。即将飞黄腾达时,他骨子里的淳良耿直,却给他带来另一场灾难。最终,李善德被贬岭南,到石门山栽种荔枝树。在青山绿水间,沃土肥泥中,完成了心灵的回归。
一、在绝望中寻找突破口
众所周知,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岭南距离长安五千里远,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让身在长安的贵妃吃到岭南鲜荔枝,无异于痴人说梦。当这道旨意在各部门辗转推诿,最终落到李善德手上时,他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期限一到,被处死。
李善德发现敕牒上被“煎”字覆盖的“鲜”字后,像狗一样地四处求证、求情,没有结果。绝望之际,遇到了韩洄和杜甫,被韩洄拉到西市酒肆喝酒。韩、杜二人听说了李善德的遭遇,反应截然不同。韩洄是个实用主义者,陈说官场门道,主张“沉舟莫救”,建议李善德利用荔枝使的特权多捞些油水,然后与妻子和离,牺牲自己,保全妻女。杜甫是个理想主义者,以一个守坟老兵的故事鼓励李善德,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正是韩洄的点拨,和杜甫的精神鼓励,让李善德在绝望中萌生了斗志,决心放手一搏。成功与失败之间,横亘着“做与不做”这道天堑。有些事情,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如何,即使失败,也要败得无怨无悔。正如李善德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二、绝境求生,创造奇迹
李善德从长安出发时,除了一份敕牒,几乎什么都没有。从九品下的小官,空有荔枝使的身份,想要完成鲜荔枝转运,谈何容易?李善德向岭南五府经略使何履光寻求支援,差点被当成骗子沉江——再一次说明这道圣旨的荒缪。何节帅门下的掌书记赵辛民,用一道通行符牒把李善德打发了。李善德依然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孤家寡人一个。
有些东西,在你手上是废品,在别人那里却是宝贝。赵辛民签发的那道通行符牒,被胡商苏谅看中,愿出巨资购买,这就解决了钱的问题。苏谅有成熟的商队和运输体系,人的问题也顺带解决了。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而要完成鲜荔枝转运,还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最大程度地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并缩短转运时间。
这时候,李善德的专长发挥了作用。算学出众,出身明算科及第,被铨选到了司农寺。也就是说,他精通算学和农业两大块。
李善德精通算学,才能设计出最优路线,并且通过试验,不断地调整、优化,推算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岭南的鲜荔枝运送到长安。试验的成本,源于胡商苏谅的财力、人力支持。
如何延长荔枝保鲜期,这是李善德进入石门山之后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峒女阿僮的玩笑话——“你别摘下来呀”,和汉武帝命人移植荔枝树到上林苑的故事,给了李善德启发。他在削枝保鲜的基础上,创造出“分枝植瓮之法”,并将此法与民间的盐水浸泡密封法相结合,将“三日味变”的荔枝保鲜期,延长到十余日。
李善德通过试验和计算,将路线和荔枝保鲜期推演到极致后,又加入了所有可能实现的因素,创造出从岭南到长安的鲜荔枝转运法。然而这个办法的实施,有许多他无法控制的环节,需要朝廷出面。李善德回到京城,奔走于各部门之间,四处碰壁。鲜荔枝转运法被一个叫鱼朝恩的太监骗走,阴差阳错地帮了李善德一把——高力士知道这件事情,暗中安排李善德与右相杨国忠见面。李善德抓住机会将鲜荔枝转运法献给杨国忠,美其名曰“族亲和睦”,得到了右相的首肯。
荔枝转运法的精髓,在于以力破巧,因地制宜,疯狂地用资源堆出速度,重现汉和帝时“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的盛况。有了右相的银牌为令,鲜荔枝转运的许多细节才能落到实处。
新鲜荔枝终于在贵妃诞辰之日运到了长安,成了所有寿礼中最受瞩目的一份。李善德破解了必死之局,创造了奇迹。然而,为了成功转运荔枝,他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和承受能力。
三、看透官场后的回归
李善德能够创造奇迹将岭南鲜荔枝转运到长安,离不开两个人的支持。一个是胡商苏谅,一个是峒女阿僮。
苏谅与李善德相交,始于利益。苏谅看中了五府经略使签发的通行符牒,想方设法和李善德套近乎,想出资购买。交易过程中,苏谅发现李善德老实敦厚,一点便宜都不占,于是同意将钱财转化为物力,帮助李善德进行转运试验。
诚实敦厚,看似是生意场上的大忌,也可以是大利。圆滑世故如苏谅,也被李善德打动,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两人在合作中结下深情厚谊,早已超出了生意的范畴。
阿僮是石门山荔枝园的园主,当地酋主之女。她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纯朴少女,心直口快,天真浪漫。李善德初到石门山,阿僮是以审视的眼光谨慎看待他。在她的印象中,城人是可恶的,高高在上,只会欺压他们峒人。在接触的过程中,阿僮发现李善德和别的城人不一样。他能下到荔枝田劳作,能和峒人打成一片。阿僮对他真诚相待,倾尽全力帮助他。李善德感动之余,许诺给阿僮带京城最好的美酒兰桂芳。
李善德怎么也没想到,他带着右相的银牌重回岭南,执行鲜荔枝转运任务,竟会伤害到这两位朋友。
由于李善德未能替苏谅揽下替皇家运送荔枝的差事,苏谅怒而告辞。赵辛民见两人生了嫌隙,为了讨好李善德,安排市舶司以伪造通行符牒为由,查封苏谅的货物。可笑的是,通行符牒正是赵辛民签发的。苏谅闻风而逃,带走了特制双层瓮。赵辛民的鲁莽,不但使荔枝转运差点功亏一篑,也在李善德与苏谅之间划下了一道裂痕。
远在京城的右相,一道命令下来,要求增加鲜荔枝供应数量。阿僮的荔枝园遭殃了,大片大片的荔枝树被砍削。阿僮恳求李善德,让官兵住手,那是她父母半生的心血。李善德明知道荔枝园对阿僮的重要性,却无能为力。当他下令继续砍树时,阿僮恨极了他,而他心里何尝不是在滴血!
让李善德深感无奈的,不仅仅是伤害了苏谅和阿僮。他明知赵辛民曾设计追杀他,间接害死了林邑奴,却无法讨回公道。为了实施荔枝转运计划,他不得不放弃友情、放弃恩怨,甚至放弃良知。他不止向恶人妥协,自己也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冷酷跋扈之人。他亲眼见识了荔枝转运过程的劳民伤财,这般大动干戈,却只为满足京城贵人的口腹之欲。这一切都挑战了李善德的底线,在他心里埋下反抗的火种。
荔枝转运完成后,李善德成了京城红人,前途无量。他原本可以借机攀附右相杨国忠,飞黄腾达。可当他得知右相将荔枝转运成本加诸于沿途民众身上时,他据理力争,触怒了右相。李善德的反抗,不是一时激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爆发。尽管改变不了什么,还会给他带来祸端,但他再也无法沉默妥协。
得罪了右相,李善德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高力士不着痕迹的相助,让他捡回一条命,以贬官发配岭南收场。未找到荔枝转运法之前,阿僮曾建议他带着家人逃往岭南大山避祸。那时,李善德还认为移居岭南是绝境中的无奈之举,内心是抗拒的。当他看透官场、看透世情后,他才心甘情愿地带着妻女迁往岭南。当他驾着牛车,带着家眷和兰桂芳美酒慢悠悠地踏上南行之路时,看似是流放,实则心灵的回归。相比在京城蝇营狗苟,此时的李善德更愿意到石门山做一个老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京城的达官贵人忙着逃命时,李善德却因为被贬岭南,避过了这一劫。作者匠心独运,呈现了一个巧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