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有聊过全天候策略中全天候三个字,其实是有一些包装的成分在里面的。我们想一下,如果有一个策略,能够在全球任何经济环境下,在365天甚至24小时中都能够赚到钱,这个策略听上去就非常诱人。全天候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呢?我们那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桥水所公布的全天候策略在中国的收益是正的4.76%,相比类似策略的FOF高出了9个百分点。看来这个全天候策略还是有两下子的。所以今天的视频呢?我们教大家如何手把手搭建一个最简易的全天候策略模型。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中国有多少全天候基金?
在正式开始之前呢,我们先讲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我们都知道,全天候策略是由达利欧在1996年创立的。2021年,桥水凭借全天候的名号成为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外资私募基金。紧接着,整个私募市场就挂起了全天候的热风。
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有776只私募基金都标榜采用了全天候策略,但实际上只有3只基金是由桥水中国发行的。也就是说,约99.6%的所谓全天候策略的私募基金其实是本土创新的结果。甚至有些基金自称是中国版全天候策略,言下之意呢,基金经理本人就是中国达利欧。但事实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并不能百分百复刻全天候策略,我们会在视频的最后来聊一下为什么中国其实没有100%的全天候策略。
全天候策略的3个核心步骤
想知道怎么手动构建一套全天候策略,首先需要知道它的三大核心,资产组合下追求被动收益、风险分散下追求高夏普比率及长期稳定下追求β收益。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资产组合,这个组合里至少需要包含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黄金。当然了,对于达利欧全天候策略而言,资产分类会更加细致。比如就债券这一项就被分为普通债券、信用债、新兴市场债券、通胀挂钩债券等等。那什么叫追求被动收益呢?那股票举例,达利欧建议主要以股票指数为主,而不是单只股票为主,去追求平均收益。
资产组合初步选择之后,就要考虑配置问题,也就是什么时间买卖、买卖多少的问题。这时候达利欧的建议是风险分散下追求高夏普比率。这里有两个概念是需要我们理解的。第一个是风险分散。
一说起风险分散,可能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这个说法更准确表述是资金分散。资金分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但不够彻底。我们举个例子,资产配置理论里有一个“5050策略”,也就是把全部资金中50%用来购买债券、50%用来购买股票。在这个策略中,资金得到的分散,但风险其实并没有。因为股票本身风险比债券高很多,也就是说50%的股票有可能在组合中贡献了80%的风险,所以说分散了资金不代表分散了风险。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全天候策略是建立在风险平价的基础上了。
这时候可能你就会想到一个问题,那该怎么计算出组合里各个资产的权重呢?这就涉及一个金融学长期研究的领域了——风险定价。风险定价简单来说就是给风险资产确定价格,更学术一点的表达是在未来收益与承受风险之间寻找一种函数关系。不仅要找到这些有效的风险因子,还需要建立这些风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最终实现全局的计算。所以说,全天候策略的思想框架并不难,难其实都难在技术细节里。不过现在不需要我们自己去一点点研究,因为达利欧分享了一个最基础的四宫格模型。四宫格模型分成4种情况,分别是经济增长高于或者低于市场预期,通货膨胀高于或者低于市场预期。对应情况下对应的资产风险大约是在25%左右,这样一来就做到了风险平价。
当然了,这种方式下的风险平价只是初始状态,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夏普比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可以在债券中加入杠杆来提升风险,从而达到资产结构优化的目的,提升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率。
最后,这个简易的全天候策略还需要坚守的是长期β收益。β收益的对应面是α收益,也就是常说的超额收益。很多投资者喜欢预测经济、预测股价来决定买什么和怎么卖。实质上这种投资行为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但α的特征是大起大落,不确定高。桥水除了全天候策略外,还有一只α策略的主动型基金,就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所以相对而言,β收益就显得尤为稳健。那怎么实现长期β收益呢?就是把前面4种情况的资产分别配置,这样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你都有能获利的部分,当然了也总有亏欠的部分。但最终效果就是可能小亏、大概率稳定赚、长期看穿越牛熊。
为什么国内不可能出现100%的全天候策略产品
好了,视频结尾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国内不可能出现100%的全天候策略产品。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投资工具、杠杆操作、对冲工具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缺少实现真正全天候策略的现实条件。可能你会觉得全天候策略只是赚一个指数收益的钱太少了,这时候增强型全天候策略就登场了。如果你对增强型全天候策略感兴趣,可以在本期评论留下你的看法或者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