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之法】如何养肾才能真正有效?
5235次阅读 03-06
中里巴人话健康——求人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
精彩导听:
1.肾有问题,四肢容易发冷,内心老有恐惧,甚至饥不欲食。怎么办?艾灸!坠足法!
2.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生活工作,一定要吝啬你的气血,吝啬你的精力,不要随意的耗费。
3.为什么养肾之前要安心定神?因为心不定下来,补肾就补不进去。
1.肾有问题,四肢容易觉得冷,内心老有恐惧,甚至饥不欲食
之前我说了,精足则脑髓足,脑髓充沛的人做事就会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要是想长寿,就把力量集中在一点,也就是聚精会神。
怎么才能聚精会神呢?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说到具体的方法,您就要先发现问题,比如怎么知道现在自己的肾越来越弱了?肾弱有什么表现?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如果肾有问题,首先您的四肢容易觉得冷,因为阳气不足,还会“善恐”——经常会觉得恐惧,再严重点儿就会“饥不欲食”——肚子里空了,但您感觉不到饿,没有食欲。(饥是肚子里没东西的感觉,饿是没食欲,所以饥和饿是有差别的。如果您一天多没吃东西,肚子空了,可是没食欲,这就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这时怎么办呢?古人说“灸则强食生肉”,意思是用艾灸的方法,灸一灸关元穴、气海穴,再灸中脘穴。这么往下一通,就可以“强食生肉”。
关于“强食生肉”,各种解释都有。最普遍的解释是,灸完了以后为了增加营养,可以吃点儿生肉。但这种解释好像不太符合实际,人吃不下饭的时候,吃馒头都觉得堵,要是吃生肉就更堵了,所以历代很少有人这么实际操作。
还有一种解释,是说用艾灸的方法,强于硬吃东西,而不吃东西就不需要胃来消化,直接用艾灸进补,而不是先通过食补。这种解释在实际生活中比较行得通,而且也符合《黄帝内经》里的一个概念——“肾为胃之关”——肾是胃的一个关口,如果关口没通,胃的通道也就不通了。所以,胃的关口打开了,食欲自然就会大开,您自然就想吃东西了。实际上,这种解释也更符合《黄帝内经》和道家的一些养生观念——不强迫自己做事。
有人说:“我不习惯艾灸,艾灸的味道太大。”接下来,《黄帝内经》告诉您另一个方法——“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您不艾灸也没事,可以用导引法,实际上就是坠足法。这个动作会让您有种不由自主的感觉——身体变成了一种自由落体的状态。您把脚抬起来,然后它怎么落下,您就不管了,跟铅球砸在地上一样,不是您把脚使劲往下跺,而是把全身的体重都坠在脚上,所以叫坠足法。
练导引法,不是肢体要做什么标准动作,而是要心领神会,完全靠意念来感觉,在脑子里一定要有图像。有了这个图像,您做出来的动作就是那个动作;如果您的脑子里没有这个图像,而是牢记胳膊要按什么要求做,腿要按什么要求做……结果您分别按照要求做,就会导致做哪个都不对。
实际上,您做的动作跟原创不一样都没关系。只要您的心里已经体会到这种感觉,就可以了。坠足法主要是让您放松,而且坠足可以让气血到脚底。坠完足一会儿的功夫,您的脚底就发热了,气血就奔下面去了,这么做就补到肾了。
补肾是什么?补肾就是引血下行,把气血补充到脚底,脚底有力量,就有底气补充到根上。
2.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生活工作,一定要吝啬自己的气血、精力,不要随意耗费
说到根,就不得不说到《道德经》。《道德经》中,人应该怎么补充能量,怎么长寿呢?
《道德经》说,“治人事天,莫若啬。”——甭管是待人接物,还是生活工作,一定要吝啬自己的气血、精力,要好好保养,不要随意耗费。
“啬”是一个很好的会意字,它上半部分是麦子的形状,下半部分是粮仓的形状,意思是收下麦子后,粒粒归仓,就不会有损耗了,这是一个积攒能量的过程。所以《道德经》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把您的精气血都补充给肾,成为肾精,人才能逐渐强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夫唯啬,是以早服”,什么叫“早服”?一个人很早懂得了养生之道,早早地服从了自然规律。
“早服谓之重积德”——早服,您就能重积德。什么叫德?能量,人就靠能量活着,所以“重积德则无不克”——当您的能量特别多时,什么都能战胜,这时您就可以心想事成、随心所欲。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是说您都想象不到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才能,都不知道自己能发挥出什么能量。因为您的脑髓太充盈了,精力太旺盛了。这时您就能不做而做,变成一种无为的状态,无为而无不为了。
实际上,道家说的无为就是说当您的能量特别足的时候,都不用自己主动干什么事,能量就自动去完成了。
3.为什么养肾之前要安心定神?因为心不定下来,补肾就补不进去
有人说:“是不是养心比养肾还重要呢?《黄帝内经》中不是说‘主明则下安’吗?”
是的,“主明”就是心要明,心明是为了是什么?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养肾。如果心不明,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储存,也不知道什么叫耗费;而心明时,心就能定下来,然后“心安则不惧”——就没有什么惧怕的。这时才能“志闲而少欲”——才能真正补到肾上(肾藏志)。
消耗伤肾的事特别多,外界很多东西都会耗肾。风寒伤肾,如果有风寒进入体内,人的肾阳气为了阻止风寒,就会消耗大量的肾能量;恐惧最伤肾,人有了恐惧,肾就要用大量的肾精抵御恐惧。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到冬三月的时候,正好该养肾了,怎么养肾?叫 “无扰乎阳”。谁在扰乎阳?就是风寒。然后告诉您“去寒就温”——离寒气远点儿,别去冬泳,别去感受风寒。
接着说了“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什么叫“无泄皮肤”?就是说您别让毛孔张开出大汗,因为出大汗以后,身体里好不容易储藏的阳气就都散出去了。
“使气亟夺”是说体内的阳气屡次被外界的风寒夺走,是白白的损耗。所以一定要“无扰乎阳”,固守身体的阳气。为什么要用艾灸的方法?因为艾灸不但不损耗阳气,还能给您往里注点儿阳气。
还有一个是恐伤肾,如果您经常有恐惧的事,就会伤肾。为什么说养肾之前先要安心定神?养心主要是防治什么?让你不要过多地恐惧、思虑,这样肾才能得以好好地去养。肾为“封藏之本”,“封藏”就是藏着不耗费,为什么要封藏?因为肾精不是轻易要使用的,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的老本,是生命的种子,我们需要用它来生生不息,所以尽量不用它,要用后天的能量。
所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这句话是说五脏的精特别足,是供给肾来用的,而不是说五脏空虚,然后动用肾这点老本来补养五脏。这就反其道而行了,这样做,人就会衰老得快。
女子在三十五岁,男子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动用老本了。所以,为了让我们不动老本,少动老本,就要及时增强五脏的能量——“疏涤五脏”——没事的时候把五脏梳涤梳涤,让它的功能强大点儿,“故精自生,形自盛”——这时您生的精就是后天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