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收拾行李,说实在话,是真的有点害怕的。就算心里不住说服自己,“没事,干就完事了,换城市而已,小阵仗,又不是没有经历过。”依旧会对不可预测的短期未来有点恐慌。
小时候一直在村里长大,高中县里读书,大学终于出省,毕业不久开始深漂,中间短暂去了香港,算一算,差不多近十年的时间都是在深圳度过的。而即将打包行李回归的家乡,除了那个小小的山村,整座城市我并没有比任何游客更熟悉,也没有对这个城市有多的所谓的故乡情。这样一想,那为什么要回去呢?突然我有点懵,面对眼下的恐惧和想逃,好像之前的漫长的纠结和决心都忘了。
因为什么呢?
因为深圳并没有很快乐,每天除了工作生下最多的就是手机,每天相处最多的同事互相默契地不把对方放在心上,一起吃吃喝喝玩玩共度了很多时光,但是总也享受不到人和人带来的连接感,心事总得跟远方的年少的闺蜜分享才有共鸣感;我能力范围内能看到的这个城市的未来生活模板没有一个让人充满期待,哪怕他们已经是别人眼中的扎根了有点小成功的人士;这座城市的魅力、值得留恋的点,除了些虚的假大空的我脑海里竟然一个金灿灿的画面都没有,也可能身在深圳且对网友口中“法外之地”的家乡省会没有切身感受所以一叶障目看不到优点;再就是香港的对比太明显,如果要漂泊,哪怕我在深圳已经耕耘了近十年,好像香港看起来也更有吸引力,想起尚姐那天电话说的,至少香港不用一点小事都要到处求人,当时听得我突然很感慨,日常生活中怎么会这么多“应该的理论上的”和“现实的实际的”的差距,家乡那个网友口中的”法外之地“只怕会更严重。
因为家人很重要,有点遗憾没有那么幸运新建起一个有爱的小家,于是前三十年的归属感好像就困在了那个小山村里,被疏离又亲密的亲子关系反复伤害又治愈,如果说人都要有地方安放灵魂,我好像就只能放在那里,曾经试图以我和妹妹为重心新建另外一个核心,最后又总是不自觉的绕了回去。不管怎么说,家乡是省会城市的村里可能已经算是投胎的中间档了,让你有一个看起来可以回的去的家乡,主要还是家人、爱、安全感总是捆在一起的,我对自己的物质能力有信心但是没那么大的信心,我不希望以后留在深圳让我或者父母在十年二十年以后被迫面对赡养义务和老年生活质量二选一的选择,至少近一点,父母在和个人生活好像可以努力下兼顾起来。
因为好像也累了,想过小日子了,闺蜜一个个慢慢的因为互相长期天各一方缺席各自生活失去了当下的分享的默契,各自成长了有了自己的节奏、有了亲密分享的爱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孤独感,总觉得世界怎么越过越小,越来越多的早上不是天然的元气满满,推开门出去之前要先给自己打气再回来就躺沙发不想动,精气神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空心人,也许这是阶段的问题不是城市的问题,但是我真的想换换试试了。
好像生活总这样,经常最后走的痕迹还在,却总是不经意忘记为什么迈步的了。不要因为想逃避现在去否定之前的决定的正确性,我们都是基于当下做的最优解,即使有的时候未必是真的最优解,但是那又怎么样呢,选择什么、面对什么,不要让烦恼、焦虑和逃避的心毁掉本就不多的定力和热情,心可以想逃、人不能真的逃,在不确定和怀疑中中继续走才是成年人的素养,有几个幸运儿能一直笃定的在路上呢。
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