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理解到,他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百分之百是一个最适合她的男人。纵使他的见解,他的脾气和她自己不是一模一样,可是一定能够叫她称心如意。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冶得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可是这个幸福的婚姻已无可能,天下万千想要缔结真正幸福婚姻的情人,从此也错过了一个借鉴的榜样。”
我在想,究竟什么样的女子,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甚至能够想象出她平静外表下内心的波澜和无数个夜晚泪水模糊双眼、纸墨浸染的样子。
可能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因为遗憾,成就了后来了她,也成就了后来的他。
汤姆是上天送给简的礼物,带给她欢喜,带给她爱情,让她情愫暗生,让她怦然心动。是汤姆带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释放了她被礼教禁锢的灵魂。
爱过,拥有过,就够了。简·奥斯汀把汤姆写进书里,并给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个完满的结局。尽管在现世中结局不甚美好,一颗心也终得安放。
看完《成为简·奥斯汀》这部影片后悲喜交加。悲,是她和汤姆相爱却不能相守,喜,是她曾和爱情婚姻靠的那么近。
莫不是简有才华,能将内心感受诉诸文字保留下来,恐怕她也只是众多泯灭了的女性中的一个,真的成为那些无知的人眼中令人鄙夷的老处女。
虽受过良好教育却出身贫苦,想要靠自己手中的笔谋生,简的梦想在旁人眼里就是妄想一劳永逸的白日梦。可是后来,她就是用笔墨给自己赢得了尊严,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简是聪明的,她在去拜访那位“野蛮”的女作家时,曾经问到作家和妻子之间的角色转换问题,她的眼里流露出无畏的自信。女作家现实中的境遇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什么作家和妻子,不过是理想和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谁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你可以拥有独立的思想,可是你在行事时却不得不考虑与你有联系的一切。这可能就是社会责任感吧。
私奔意味着简失去一切,包括家庭,地位和名誉。可在真爱面前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幸福就在她的手中,她无法抵御。她决定和汤姆一起走向未知的世界,那片未知里,藏着所有美好的希冀。
人总要趁年轻勇敢一次。多希望她就此勇敢下去,不要回头,不要去考虑后果,尽管看着窗外熟悉的一草一木飞驰而去,尽管到伦敦举办梦想的婚礼。
我宁愿看到简被幸福冲昏头脑,执意和汤姆一起走向未来。但这不被祝福的结合,恐怕只会是另一种结局,恐怕只会如简所预言:如果我们的爱能毁掉你的家庭,也会毁掉它自己,它会在内疚、悔恨和自责中慢慢消亡,这是从矛盾中得出的真相。
简终究是败给了理智。私奔的路上偶然看到汤姆口袋里的家书,了解了他的处境,她陷入了沉思。最后她毅然跳上归家的马车,即便深知等待她的是嘲笑,是奚落,是鄙视,是名誉尽毁,是众叛亲离,是失爱后孤独的一生。
太善良,太懂事,只会牺牲自己保全别人,偏偏具有此等美德的女子往往不得善终。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都忍不住的心疼,忍不住的潸然泪下。
为爱奉献和牺牲的女性让人崇敬,这让我想起茶花女。玛格丽特也是为了保全阿芒的前途和他家族的声誉选择与爱情的割离。这个可怜的女人没有得到过别人的真情和怜悯,最后连爱的权利都要被现实无情地剥夺。
弱女子的爱像她身份和地位一样通常被看的一文不值,肉体被践踏,灵魂被无视。但玛格丽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高贵,用泣血的日记使灵魂得到了永存。
而伟大的女子都是惊人的相似。爱一个人爱的深沉,怎忍心对方为自己背负骂名,怎可叫他失去大好的前程,怎可叫他与全社会作对。没错,爱与理智永远是敌人,简爱他,所以绝不允许自己亲手毁掉他。
依然是心疼。为何简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也许她不该读书,不该看外面的世界,不该拥有独立的人格,更不该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追求。
可是若她不曾有这些不同,又怎会得到汤姆奋不顾身去爱,又怎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倘若不是因此,世界上可能就没人知道简·奥斯汀,更不会有《傲慢与偏见》的诞生。
嫁给卫斯理于简贫苦的家庭来说是一桩十分划得来的婚事。但是即便当初简不曾遇见汤姆,她也不会为了金钱嫁给那个呆笨的傻瓜。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她会不断求索,真的靠一杆笔撑起自己全部的生活。
简和汤姆在古堡外拥吻的那一刻,我哭了,因为知道结局,所以情愿他们不曾爱上对方;多年后简平静地读完那一章节,我哭了,因为结局太感伤,所以我不要相信。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他给他的女儿取名简,她十指为其留白。纵使汤姆成家了,简依旧是他一生的挚爱,纵使简终生未嫁,她心里装的也全是他。除了你,我的心再无半点波澜,除了你,我无挂亦无牵。
他正直、勇敢,她高贵、独立,如此的相配。可有些爱情就是这样,不得圆满。时过境迁,对那些曾经设阻的人,不怨,对自己后来的选择,无悔。岁月留给人的只有宽容和平淡,他会带着简的希望继续生活,她亦会在自己编织的爱的童话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