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动念都有记录!冥府之行不敢再生恶念
北宋时 卫仲逵,字子逵,秀州华亭人。文献记载,他担任过馆职,也就是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之类的地方做官,是一个清贵的文职。
他在担任馆职期间,得了一场大病,昏昏沉沉中他的灵魂离体,来到了冥府,站在庭下候命。
他看见堂上坐着四个人,面朝西的少年大呼一声说:「检验他一番。」但其他三人觉的感到为难。
少年说:「如果不验,如何知道他到底怎么样?」另外三人说:「他本来就应该回去的,何必再验?」但那少年心意已决。
有差吏捧上一个盘子,上面放着红黑两个牌子。红牌上写着一个金色的大字「善」,而黑牌上写着一个白色的大字「恶」。
少年指指黑牌,让差吏拿去检验。不一会儿,差吏捧着一卷簿书走出大堂,当即前面出现一杆秤,两边皆有一个小盘。差吏将簿书放在东边的盘子上,那盘子立刻被压到了地上,顿时大地为之动摇,震的卫仲逵站都站不稳。
那三人大惊失色,说:「都说了不要验,你非要验,这下倒好,震的大地动摇,这该怎么办?」
那少年也很沮丧,脸上露出后悔的表情,他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再验验他的善一面。」
差吏拿着红牌离开后,忽然西北方出现光明,一位朱衣道士捧着玉盘走过来,堂上的四人全都站起来让座,道士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众人发现玉盘中的文书,竟然只有筷子那么细小。
差吏就把那卷文书放在西边的盘子上,没想到这么细小的文书竟然也把盘子压到了地上,而东边的盘子高高的翘起来直向天空。这时吹过来一阵大风,卷起文书遮住了天空。
四人站起来,彼此道贺,命差吏把卫仲逵请上来,坐在大堂上。卫仲逵拱手行礼,说:「我卫仲逵年不过四十,平生不敢作恶,怎么会犯这么多的罪恶呢?」
那少年说:「心善者恶轻,心恶者恶重。只要一动不正的念头,就会有人在文书上记载下来,哪还用得着真犯错作恶呢?」
卫仲逵说:「既然如此,敢问善状上写了哪些事?」
少年说:「朝廷兴工修建三山石桥,卫君曾上书进谏。这文书就是你当时的奏稿。」
原来皇帝想要兴师动众,在三山修建石桥。卫仲逵上奏劝谏皇帝不要修,因为那地方人迹罕至,即使修好用处也不会太大,还会劳民伤财。朱衣道士拿来的文书,就是当时他上奏的奏章。
卫仲逵说:「虽然我曾上疏,但是朝廷并没有采纳,这又有什么益处呢?」
对方回答说:「天子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的念头很正、很真诚,心里想的是千万百姓,想为他们免去劳役。若天子能接受你的建议,那你的功德可就更大了,能使几万人活命。原本日后你当位极人臣,无奈恶簿上写着你产生的恶念比较多,抵消了一半的善德,不过仍是不会失去八座(注)。希望日后你能改过,勤勉为善。」话音刚落,就派人送他还阳了。后来,他的命运真如神明所说,位至吏部尚书。
有了这次入冥的经历,卫仲逵在修身修意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此以后,他常用这件事教育家人和子女,注意自身的起心动念,摒除不好的念头。
注释:
八座:指八种高级的官职。隋、唐时期,以六部尚书、左右仆射,以及尚书令为「八座」。
出自〔清〕李宗孔(另传潘永因)著:《宋稗类钞》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