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由朱晓平老师写的《微教育》,这本书是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的幸福教师何亚珂老师赠与我的,书的扉页上还有朱晓平老师的亲笔签名:爱与智慧,心开花香,幸福分秒。
林青贤院长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这是一本“智慧发现之旅”,在不经意间的微小处发现大智慧。生活中隐藏所有的真相,而真相只留给那些用心生活、热爱生活、修行生命的智慧之人。
所谓的“智慧”那也只是一颗清静的心去看到一个干净与简单的真实世界。晓平就是那位年轻且热爱生活、修行生命的智慧之人,他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带给别人更多的智慧与启发。他敬畏规律、谦敬老师,喜欢思考,总想成就别人。他是一位勤奋的梦想家,更是一位思想坚定的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他的书很符合他独特的气质,通过平凡与真实的案例中带来真实与启发。
朱晓平老师在这本书“自序”中写道: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教育”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
对于“教育”这两个字的解读,从古到今,大家都在不停地探讨着。可是无论我们如何探讨教育的意义,如果不能透过文字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话,一切都是一场空。
我们很多人谈到教育,就只想到了学校的教育,觉得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而忽视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很多人谈到教育就是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这本书共分为八辑,分别是微教育理念、大树理念、自我修行理念、设计人生理念、生命的链接、经营气场、顺其自然理念和自我成长理念。八个方面囊括了社会、家庭、学校、人格和价值观教育,我今天只简略的谈一谈每辑里面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再细小的地方都是教育,教育在所有的空间里,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人里,在所有的事情里。所有你可以感觉到,甚至无法感觉到的地方,都有教育的痕迹,这就是“微教育”。父母和孩子所有在一起的时间都在做教育,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的行为带动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思想引领孩子的思想。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让孩子“知道很多道理”层面,只有“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够真正带来益处。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是孩子品格形成的课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同的“树爸爸和树妈妈”的结出不同的“树孩子”,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苗就如同我们的孩子。“种子”好比父母的基因,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树根好比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土壤、水分和阳光好比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环境的好坏对孩子同样至关重要。树干好比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人不断地引导,不至于误入歧途。树叶好比孩子身上的优缺点,绿色的叶子代表优点,黄色的叶子代表缺点。当父母们期待完美的时候,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摘除黄色的叶子,却对绿色的叶子熟视无睹,并且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和良好环境的营造,最终,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须明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如同培育一棵树苗,不是在黄叶子上花时间,而是在根部、在环境上花时间。
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先从觉察自己开始,我们所有试图妄想改变别人来迁就自己的想法,只会痛苦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曾经有一个耄耋老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我年轻时,我计划改变整个世界。当我渐渐长大,我感觉到,这份野心似乎太大,于是我计划改变我的国家。可是随着年龄渐长,我发觉这个抱负依然太高,所以我决定改变我居住的小区。当我发现连这点也很难做到时,我退而求其次,只求改变我的家庭。如今,我已白发苍苍,我终于明白,我应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我当初由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能够成功地改变我的家庭、我的小区,甚至我的国家。”父母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孩子,不如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孩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有高度的父母,因为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可以欣赏到更美的风景。
马云先生对于乡村学校办学提出了六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我们要把学校带到何处。同样,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将孩子带向哪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随波逐流、东飘西荡,我们的孩子也只是随波逐流、东飘西荡。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孩子30岁的样子,去帮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去找出一张纸,描绘出自己的孩子30岁的样子,然后写下你要如何去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为那个样子。如果我们知道了要去往哪座山,我们便只晓了方向。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赵氏孤儿都是典型目标清晰的父母帮助孩子设计人生的案例。
在如何设计人生时,朱晓平老师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中心”理论:道中心、梦想中心和阶段中心。
道中心就是自己本身,一个人拥有的能力、品行、健康、心态等。梦想中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梦想,比如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等。
阶段中心就是分阶段去实现这个梦想,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目标,这就是阶段中心。人生是一场修行,怀揣着梦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个阶段,最终收获一个觉悟的自己。
有时候,我们不要把孩子当作孩子,对孩子平等与尊重;有时候我们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明白成长的过程有规律,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心的力量和爱的力量,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我们心中相信,并且带着爱欣赏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被这强大的力量滋养,从而充满力量。当我们拥有爱的时候,不要吝啬我们爱的表达,相信家长们都明白赞美的力量。
有一种教育叫赏识教育,在中国,推动赏识教育的周弘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用20年的时间,探索出赏识教育,把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和首届“《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之一。
世界上最厉害的修炼,就是接纳一切,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的时候,不是因为世界完美了,而是我们拥有了可以接纳不完美的心,周遭的一切也会因为这样的接纳而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所以我们要接纳我们的孩子的不完美之处,接纳孩子的一切,接纳身边的一切,也接纳自己的一切,爱孩子,爱自己,爱他人,接纳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爱的力量,内心也就变得更加敞亮。正如绘本《你很特别》中的木头人“胖哥”一样,我们自身的黑点是其实我们自己点上的,也会随着自我悦纳而自然消失。
夫妻关系就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向外求方法的过程。曾有人说:“如果你可以和你身边的人相处好,你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相处好。”夫妻和谐不容易,但修好的夫妻对孩子是一种福气。夫妻关系是孩子教育的温床,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在处理夫妻关系时,“非暴力沟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遇到矛盾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处理好心情,便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便会产生更多的麻烦的事情,甚至有些无法挽回的悲剧也由此产生,永远记住,心情第一位事情第二位。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的使命,我们要尊重多样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框住了所有人,更不要总是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从而失去本我。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相信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奇迹,无论他人的花开得多么灿烂,我们守着自己的一缕芬芳也是一种魅力。无论怎样都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全部,带着欣赏看待一切,因为欣赏的是美好的开始。
关于孩子成长的规律,家长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教育,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延迟教育,符合规律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如同中国的24节气一样,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才是最智慧的。
不要嫉妒别人,拿别人的成就来折磨自己,因为本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有关系的话,那就好好的祝福别人,希望他人好的善念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缘分,带来好心情的同时也带来了福分。最重要的人不是外面的人,而是24小时和自己在一起的自己。请家长们告诉孩子,不嫉妒,学会为成功者鼓掌,同时看重自身价值,活好自己的人生,学会祝福活得比自己好的人,同时也不要丧失了自信,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思考比答案更重要,思考对应的是思考力,而答案对应的是记忆力。记忆力再强,也无法记住所有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拥有了思考力,就可以自如的应对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孩子思考力的培养。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没有成就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便再没有了积极性,所以如何让孩子不断拥有成就感,就值得我们思考,因为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种持久的动力。成年人在工作中很渴望得到领导的重视,每当取得成绩,得到表彰会都会开心,并且更加投入工作。孩子也是这样,甚至比成年人更加需要。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他们在前行中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功,相信这样的成功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蹲下来是一个姿态的转变,把孩子当作老师是一个心态的转变。不要高高的,在上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倍感压力。换个姿势,换个心态,带着柔和的眼神,微笑的表情,相信的目标,倾听的内心,让孩子收获自信,收获快乐,收获智慧。教育的目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生活,所以让我们带着欣赏放手,让孩子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去讲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育无处不在,再细微的地方都是教育。让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微教育,积累资本,让幸福之花开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