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铁上一直在看偶像的新书,只生欢喜不生愁。
对偶像了解越多就越喜欢。她的书是她平日随笔的文集。那些随笔就像是碎碎念,碎碎念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人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困惑大都有解。
把她作为偶像,主要是她的状态、她的观点甚合我心。欣赏的女性很多,可只愿意把她称为偶像。
我也欣赏王潇,她的严格自律成就了她现在令人艳羡的人生,傲人的身材,美如画的女儿,可以说家庭事业都是人生榜样。我欣赏她的自律,还有她很多很多的观点,但总觉得她的人生有些太紧绷,似乎面子的部分太多。
她和林曦的事业模式有点像,都是利用自身的榜样效应,形成一个小团队,以个人为核心开展事业。但是,王潇贩卖的是精神,林曦多了一个落脚点,手艺。就这一个落脚点,林曦就显得更加淡定更加松弛。就像她自己说的,不管有多大的事,只要在桌子上铺开笔墨纸砚,开始写字画画的那一瞬间,一切事都不是事了。
她把日子真正的过成了诗和远方。每日醒来,认真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去运动,然后午饭,午饭后睡个午觉,然后工作一会儿,然后写字画画,然后晚饭,然后饭后同儿子一起散步一起游戏一起读书,然后做点喜欢的事,然后睡觉。工作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工作。每日的工作生活不紧张也不懈怠。
她会写毛笔字,会画画,会设计,会弹古琴,会唱歌,会瑜伽,会做饭,会写文章,会讲课。除了工作,她经常给自己放假。春天花开的季节放春假,夏天暑假,冬天寒假。假期她会到处走走,不定行程,只是选个喜欢的地像日常生活一样呆着。她喜欢京都,因为京都有点像古代的中国,可以走路逛各种寺院庭园,能埋头在旧书店里寻宝,骑车去看展览和野餐。
看她的样子,眼睛有光,面庞白皙光洁,身材不是那种瘦瘦的感觉,略感丰腴,更觉日子美好。
日常生活中,有喜欢的东西就设计出来,再找工厂加工出来,变成可以出售的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八音盒等小物件。价格不菲,自有喜欢的人愿意支付。而她一边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一边就赚足了生活所需的金钱。
她办了一间教室,就她一个老师,教授写字,课堂上顺带着和同学们一起读喜欢的书,临喜欢的贴,分享喜欢的观点。课程费用不菲,但因为招生有限,总是想报的人多,能报上的人少。而她不急不缓,享受着和同好一起写字画画的愉悦,享受的同时赚足了生活所需的金钱。
上她课的同学,从手忙心忙到手忙心闲,孤独寂寞少了,烦恼焦虑少了,写下的字帖多了。很多人分享,自从上了林曦的课,和老公关系也好了。这是借由写字的功课修定静的功课,一笔一划中,个人修为得到了提升。
看到如此优秀的人,自然想了解更多。曾经看到关于她的八卦,字画功力差,没有正经上过学,和她课上的学生搞婚外恋等一些负面的八卦。最先看到这些八卦的时候有一些平衡的感觉,这是内心不自信的人会有的感觉。表面上看那么优秀,其实很多都是假的,其实也有很多不堪,不比自己强多少。这是给平庸的自己找一个心里安慰。
后来慢慢随着日子流走,随着自己心态的变化,开始承认自己的自卑。开始承认别人的优秀。相信自己的感受,不论真实的她是什么样的人,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她那里接收到的能量是美好的能量,是我喜欢的,对那些八卦就不再暗自窃喜了,对她传递出来的东西更能会心。
对她是如何长成现在这样的也很好奇。看过一些介绍,她的成长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她的妈妈一定是个厉害的角色。对待小婴儿的她,不给很多玩具,一串钥匙玩一个月。还在吃奶的她,妈妈给她一团毛线,把缠绕的毛线头理顺了才能喝奶。她要学画,她的妈妈就给她请最好的老师,前提是必须坚持。10岁开始背诵传统经典成为日课。福州下雪,她的妈妈就请假带她坐飞机换火车换汽车赶去,去寺院赏雪景喝茶。小时候的她就办过画展,出过唱片。和南怀瑾、一行禅师等多位名人有过交集。和大多数家长相比,我想她的妈妈真是另类。但她并没有因为少年成名而早夭,反而是少年老成,越活越回归天真。我想这是阅读和写字画画等手艺引领她的。
对于育儿问题我一直非常热衷,关注她的成长经历,也关注她的育儿观。她对待儿子,她的原话是:把自己过好,跟小朋友做好朋友,理性的相处,从他那里多学点,而不是急着去教他。相信她的儿子一定被养育的很好。
最近她公布了再婚的照片,美好的让人感动流泪。关于感情她说的不多,但看得出,现在的老公和她配一脸。真心祝福她的同时,也在想,自己还能奢望爱情吗。无论如何,不会再为了结婚而结婚。至于爱情,先把自己过好了,自己对自己足够满意的时候,也许关系也会不期而遇。
她书里的文章,篇篇入我心。简单摘抄一些:
关于无用
在一个有用的世界里,隐含着目的、得失、成功和失败,人很容易感到纠结。在一个无用的世界里,不是说不去产生结果,而是一直专注向内的源泉。放弃了对结果的得失权衡,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尽力的过程,也许恰恰会得到大于预期的惊喜结果。
我觉得书法是现代人回到内心的一个很好的修行方式。当你发现你可以稳定地控制塌软的笔毛,写出漂亮的笔画时,说明你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心灵,你的心一定非常专注。
关于麻烦
如果你把一件事情的意义放在成长上,那遇到一个麻烦的时候,可能意味着这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机会。但如果你把意义放在这个麻烦本身上的话,那可能永远都是无聊和消耗。
关于专注
专注的本质就是要舍弃许许多多的东西,而在同一时间里,只把身心投于那特定的一件。你不能什么都要。
无法专注是属于每一个当代人的烦恼。我们不再习惯无聊,很难再有浪漫的等待。所有的时间缝隙,都被各种屏幕填满了。一切都在一种仓促的“来不及”中草草了事。人一生的精力、热情、能量、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这总量还不是我们说了算。如何把手上仅有的这点时间变得更有质量,专注大概是唯一的出路。
专注来源于心力,如同肌肉要有力就需要锻炼一样,心力也是需要训练的。这些训练无外乎有两种路数:“做点啥”和“啥都不做”。
“做点啥”就是借由做一件事,通过对一个对象与技艺的专注精熟,去达到忘我,然后物我两忘。“啥都不做”,就是纯净的观察,比如禅坐冥想。
从细小的事情开始,人到心到,就会无憾。
关于爱情
有时间,少折腾,多读点书,自律地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等着缘分到来,不合适的相处真的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的人,你永远在他的优先清单里,你们可以拉着手一起走路、吃饭、看定影、读书、恰恰好,他成为了你的伴侣,我想这是人间最值得珍视的财富。
人要先爱自己,才会有人来爱你。当你的满足足够多的时候,才可能分享给他人,否则无源之水是不长久的。
关于简单、慢生活
总有人问我如何慢生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过得充实。其实都不太会回答,我都说,做你喜欢的事,并且穷尽一切可能把它做好。
其实所谓的“简单的生活”,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而是目标的简单。足够简单的目标才能滋养出丰富的生活。不是无事可做,有可能是相当忙碌充实。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是信心,是智慧,是对自己的慈悲。
关于逻辑
逻辑只是认识世界方法的一种,并不是真相本身。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用逻辑证明,但离真相十万八千里。把方法执着为认识的主体,就如同到了目的地,还要抱着车船一起上路。
热爱读书独处的人,世界有时会大一些,会更容易在一个较高较宽广的层面观照自己的生活,容易勘破方死方生的世间尘霾。
写字是个道的入口。一笔一画,安排妥当,都是规律;气韵连贯、天真舒展,都是性情;错让盘旋,骨力有节,都是人生。
慈悲太容易被误解为一种悲悲戚戚、婆婆妈妈的伤感。慈悲的真身,其实是一种离苦得乐的洒脱力量。
书就看到这里了,还有一些没看完。
在她身上让我感悟最多就是:由艺臻道。借由一件事(不一定非得是写字),专注去做好,日日做,不断精进,成为习惯。最终就成了一个陪伴,能让人在纷杂或无聊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出口,快乐的出口,满足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