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年,与亲友们欢聚,就是一场行走在酒桌与酒桌之间的旅行。
老家人聚会,最讲究的是喝酒吃席。菜,要丰盛,是碟子垒砌着碟子的那种丰盛,是要从桌上漫出来的那种多;酒,得有点档次,还要有点度数,53度的优质大曲是酒席的标准配置。
“菜不好但要吃好,酒不好但要喝好”,在老家来安,这是劝客吃菜喝酒的口头禅。酒菜的档次可以有差别,但盛情难却是必须的,这才是老家人待客的王道。敬酒劝酒,就是主人热情待客的最佳表达方式,也是老家酒桌文化的典型基因。
在酒精的催化下,有的人脸红了,有的人话多了,酒桌的气氛也就渐渐地起来了!当你看到一群人,围着一桌菜,像是在吵架一样的高谈阔论,那一定是酒席进行到酣畅淋漓之时!只有到了这个温度,微醺的主人家才有机会喘一口气、放松一下心情。他多半是笑眯眯地坐着,时儿提醒酒司令上酒、时而散发几根香烟,有时也会心满意足地发发呆,欣赏着自己精心营造的大好局面。
近些年,大家的条件好了。亲友们聚会,下馆子成了家常便饭,过年期间也是如此。我这次回去过年,年三十和初一中午的聚会,都是在饭店进行的,别的日子就更不需说了。这种情形在早些年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县城里的餐馆饭店,春节期间大都关门歇业,放假放到大年十五。节日期间请客吃饭,只能是家里人自己忙活。为了一桌酒席,主人得提前数天就开始筹划:制定菜单,采买食材,准备烟酒,每件事情都马虎不得。通常的菜谱是八个冷盘,八个炒菜,几个炖菜,再加上荤素两个汤。
除了劝酒之外,菜肴的丰盛程度,也成了表达主人家盛情的一个标志。在老家,席终人散之时,桌子上是一定要有剩菜的。有的时候,客人已经开始离席,而菜还没有上完。常见的情形是,在酒席接近尾声时,一只脱光了的老母鸡,端坐在脸盆般大碗的鸡汤里,雄赳赳气昂昂地在餐桌上转圈。谁都吃不动它了。
对如此吃喝之风,老家人也不是没有反思。但在“铺张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唠叨声中,服务员还得不停地上菜。没有最丰盛、只有更丰盛;没有最热情、只有更热情;铺张浪费是小节,亲朋情谊是才大局!在老家人的观念里,酒席上的饭菜都被吃完了,主人是有点掉面子的。所谓风俗和文化,难道不就是如此这般吗?
在丰盛和浪费的交错之中纠结着;在觥筹交错、醉眼朦胧、迎来送往之中欢笑着;在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之中幸福着;老家人的春节,一年一年的,就这么过了。
正如我老父亲常说的:过年图什么,不就图个热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