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今天班里组织研学活动,租了两辆大巴,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凤翔泥塑村参观学习。在如今这个一出事就往老师和学校找责任的年代,学校扛着重压,组织全年级孩子集体出游,这种魄力还是很让人震撼的。
老师和志愿者家长随时往群里发布着孩子们的动态,在家经常一个人默默搭积木的老大,在郊外的枯草地上撒欢儿跑着,和同学们唱着歌,做着游戏,制作手工,可是玩嗨了。
下午接他回家,在路上,双鱼宝宝很煽情地对我说:“妈妈,谢谢你和爸爸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可以在城市里生活,和小朋友研学,我太开心了。你小时候在农村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吧?”
一句话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小时候在农村,没有公园,出了家门,就已经是郊外,哪里还用得着学校专门组织郊游,我们放了学随时都在郊游。那个年代更没有“研学”这么高大上的活动。但是我们在土里滚,泥里爬,扎根大地,随风生长,也自是有着一股子天然的活力。
然集体出门的记忆还是有一次的。那次的活动就类似今天的“研学”,我们那会却没有这么洋气的叫法,甚至我们的行动连个名头都没有。老师在头天下午放学的时候通知我们:“明天全班去少李村,早上七点半从校门口出发,来时吃饱喝好,兜里再装个馍。”
少李村可是个不得了的地方。那里是周原遗址所在地。周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周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我们去那里,要参观的是西周住宅遗址、祭祀遗址、青铜器作坊遗址等。每一个遗址都堪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精品。
可那时候我们哪里知道呀。只是觉得大家一起出门远游是比坐在教室里有趣得多。
早上很早起来,给自己炒了两只鸡蛋,夹了两个馍。一个吃了,另一个用手帕包住,装兜里路上吃。又没有水壶,只有在家里喝饱了再出门。兜里还装了一个小本和一支圆珠笔,老师说去看了要记下来,回来好写参观后感。
少李村离我们镇上有快十里路吧,我们在校门口排着队,唱着歌出发,一走到公路上便撒开丫子乱跑了。男生们跑到公路下的麦地里,推推搡搡扭作一团。女孩子手牵手规规矩矩靠着马路边走。
朔方的风,吹红了每一个人的脸,我们很兴奋,觉得自己很洋气。因为这样的“郊游”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过。
不知道走了几个小时,到了地方。没有人给我们讲解,但是那几年正是电视剧《封神榜》风靡的时候,我们这些好学的孩子对着现实中的遗迹和文物,结合电视剧中的情节猜测这些文物的作用意义。
还有一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就在村子里追逐打闹。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后来我们口渴了,就跑到别人家里,讨水喝。喝好了,坐在外面的台阶上,把带的馍吃了。
之后,老师把我们组织在一起,准备回家了。和早上一样,在村子里时,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一出村子,就又三三两两哩哩啦啦。
回家后,把兜里的笔和本拿出来,才想起玩得太开心,一个字都没有记。而且因为笔倒装在兜里,油全都漏出来,本子和裤兜全部糊上了圆珠笔的油。
现在想起,因为鲜有,那次没有名目的出行,竟然是一段很有趣的回忆。小时候经常想,长大了要当城里人,逛公园,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长大了,当了城里人了,却忙得难有机会身心俱轻松地走向远方。
想起以前流行的一首歌《我想去桂林》,歌词具体内容已经忘了,大意是说,小时候想去桂林,有时间却没有钱;有位老爷爷,退休有钱有时间,却只能描绘那美妙画卷,因为有钱有闲却没有了可以远行的好身体。
人生没有圆满,得到某些,必将失去另一些。前行的路上,不妨驻足片刻,将身体和心灵放置于大地,看雨听风,观海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