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让很多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有机会进入仕途,因此在唐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新陈代谢”式的嬗替,出身庶民的官僚士大夫逐渐成为士人阶层的主流。
为了仕途的顺利,士族阶层会选择由原籍迁徙至两京(长安、洛阳)周边定居;而到了唐中后期,由于局势的影响,士人家族又普遍出现了从两京移居至地方州县的趋势。
那么,堪为唐代精英的士族在地方上的生存状况如何,便成为史界非常关注的课题。《井邑无衣冠: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就是探讨这一课题的一部史学佳作。
本书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士族在地方场域的空间迁徙、人际网络、生存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寻其背后的社会机制与秩序原理。但是在内容之外,本书中体现出的史料运用方法更让我佩服。
由于《唐书》等官方编纂史料中往往缺乏这些仕途精英入仕前的民间生活经历,所以作者将视角转向石刻文献,本书第一章对唐前期江南士人家族的研究中,根据《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的碑文、题名及所附信众群体便清晰地看出东晋以降京口一带侨旧混居嗯历史痕迹。
作者对笔记小说的利用就更令人叫绝。唐代小说虽然常有怪诞、离奇的情节,但为了取信时人,作者往往会缘饰以真实的日常情境。正是这些笔记小说中蕴含的“无意识史料”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多不易察觉的历史迹象。
例如《太平广记》《杜阳杂编》中很多篇目中都能看出地方的邑客群体入京求职时与两京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则利用地利之便,通过在使府中担任各类幕职便捷地步入仕途。
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此书后有长长的参考文献清单。即便是历史上一件小小的事件,真正要研究清楚也非易事。所以历史研究很难,但是这同样也是历史研究的迷人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