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讲糖第20讲:权威的红糖功效介绍?
问:现在网上大家对红糖功效的说法各不相同,请问有没有权威的红糖功效介绍呢?
答:应群友的要求,现就红糖药性及其出处考证归纳如下:
从权威中医文献整理的红糖(赤沙糖、紫沙糖等)药性和功效,可以总结如下:
性味与归经:
•性味:多为甘、温,有些文献记载为寒性或热性(如《唐本草》记载寒性,而《医林纂要》记载热性)。
•归经:多入肝、脾、胃经,也有记载入肺经(如《本草再新》、《得配本草》)。
主要功效:
1.和中助脾:多数文献认为红糖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脾虚症状。
2.补中缓肝:尤其对虚弱、气血不足的状况有补益作用。
3.活血化瘀:广泛用于产后调养,治疗恶露不尽及血瘀相关症状。
4.润肺止咳:部分记载提到红糖可以润燥,缓解肺部不适(如《得配本草》)。
5.解毒:有文献提及红糖可以解酒毒、烟毒(如《本草求原》、《日华子本草》)。
6.止渴消痰:特别针对热性病症或痰湿积滞。
7.缓解疼痛:部分典籍提到红糖的散寒、止痛作用(如《随息居饮食谱》)。
现代医学参考:
尽管中医典籍详细记录了红糖的功效,现代医学对红糖的作用仍在研究中。红糖中含有少量矿物质(如铁、钙、镁),但这些微量成分在日常饮食中的贡献较小。实际功效多与中医传统用法和食疗结合有关。
注意事项:
•使用禁忌:文献如《本草洞诠》、《本草会元》等提到红糖多食可能助热、助湿,导致齿损、发疳等问题,特别是儿童不宜过量使用。
•适宜人群:常用于虚寒体质人群,尤其是产后、病后调理。
•不适宜人群:痰湿、热盛体质的人需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引用典籍:
1、名称查验:红糖一词在古籍中并不多见,沙糖是其通用名称。
【药名】赤沙糖
【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本草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2、主要典籍:主要查阅了在中医药学上影响较大的典籍《唐本草》、《本草纲目》、《医林纂要》等,并对甘蔗和石蜜的功效作为比对列出;鉴于资料不完整,我手头没有文本的典籍就没有引用和查证,以防误导或出错。
3、功效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格式进行列表,即【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
①《本草纲目》 沙糖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唐本)。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腊月瓶封窖粪坑中,患天行热狂者,绞汁服,甚良。(大明)。和中助脾,缓肝气。(时珍)。
【发明】[时珍曰]沙糖性温,殊于蔗浆。
【集解】[恭曰]沙糖出蜀地,西戎、江东并有之。笮甘蔗汁煎成,紫色。[瑞曰]稀者为蔗糖,干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沙糖中凝结如石,破之如沙,透明白者,为糖霜。[时珍曰]此紫砂糖也。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为蔗饧,凝结有沙者为沙糖。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糖霜、为冰糖也。紫糖亦可煎化,印成鸟兽果物之状,以充席献。今之货者,又多杂以米饧诸物,不可不知。
②《中药大辞典》赤沙糖
【性味与归经】温 甘 入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
③《医林纂要》红糖
【性味】热 甘
【功能与主治】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④《本草求原》紫砂糖 即 片黄糖
【性味与归经】温 甘 入肝
【功能与主治】和脾,缓肝。解烟草毒。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人血痢。
【集解】沙糖,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中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则能利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锻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故能行血化淤,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淤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痰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
⑤《新修本草》(唐本草) 沙糖
【性味】寒,无毒 甘
【功能与主治】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⑥《随息居饮食谱》赤沙糖
【功能与主治】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⑦《本草从新》赤沙糖
【功能与主治】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⑧《本经逢原》赤沙糖
【功能与主治】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⑨《得配本草》
【性味】甘,温
【归经】入足太阴经
【功能与主治】和中助脾,缓肝和血。润心肺,治痰嗽。
⑩《本草更新》
【归经】入肝、脾、肺三经经
⑾《本草撮要》紫沙糖
【归经】入足太阴、阳明经
⑿《日华子本草》
【功能与主治】润心肺,杀虫,解酒毒
⒀《本草原始》黑沙糖
⒁《食疗本草》
【功能与主治】主心热口干
⒂《本草衍义》
【功能与主治】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⒃《本草再新》
【归经】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润肺,养肝和中,消痰止渴
⒄《本草洞诠》
【性味】沙糖甘温,无毒。
【功能与主治】主和中助脾,缓肝气,治产后恶露不尽,解烟毒。西北地高多燥,得之有益,东南地下多湿,食之助热。
【禁忌】小儿多食则损齿生虫者,土制水,裸虫属土,得甘即生也。
⒅《本草汇笺》
沙糖者,笮其浆,煎成紫色。石蜜,即白沙糖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皆一物而有精粗之异也。
蔗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石蜜、糖霜、冰糖比之紫沙糖,性稍平,功用利害,大约相似。
⒆《本草会元》沙糖
【性味】味甘,气寒,无毒
【功能与主治】主治心腹大肠热,和中助脾,小儿多食损齿,发疳〖匿/虫〗、蛲虫。甘能生湿,湿生火也。中满、呕家不宜用,以其甘故也。
⒇《证类本草》沙糖
【性味】味甘,寒,无毒。
【功能与主治】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21)《饮食须知》黑沙糖
【性味】味甘性温
(22)《千金翼方》沙糖
【性味】味甘,寒,无毒。
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笮甘蔗汁煎作,蜀地、西戎、江东并有之。
(23) 《冯氏锦囊秘录》黑砂糖
黑砂糖乃蔗汁之清,而煎炼至紫黑色,味亦甘寒功同白蜜,但冷利过之,且有润燥和血消瘀化滞之功,故产妇用此冲汤和酒,服之者取其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者,取其化滞也。多食损齿生虫,发疳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