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第一章就被吸引了,说这本书的谋篇布局和具体内容都是在这几个信条的驱使下完成的。其中第三条说到:要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持久性理解,教学内容应当不仅仅是学习美术材料和画出漂亮的图案。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思想。要分析作品的内容、作品的背景和艺术家所采取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我在读到后边时就反复会看到“作品的背景”,直到后边说背景要分析:个人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艺术背景。
我读了第一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画家理查德 凯格勒的手工书《游记》,他的书里有丰富的内容,比如封面下藏着的小玩意,有仿古旧的、小到毫不实用的地球仪,有公路图的碎片,有微型的玩具指南针,有介绍作者艺术的大理石花纹纸片等装饰性版式。我读着这样的介绍我都迫不及待想找找网上有没有仿品的书。他的书是艺术品。文中说“凯格勒的作品--一本在功能上颠覆传统的书--反映了你的学生眼中的世界”。这也就是与背景相关的理解。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背景包括个人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艺术背景。“一千个哈姆雷特”表示个人背景不同,一个人的社会与文化导向、心情、知识和对美术的兴趣不同,对美术的理解就不同。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是在作者表达感受中作画,传递给欣赏者情感,并能引发思考,让欣赏者提出问题或思考。
读了这一章节,我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注重技法之外,也会注重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