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有三个三境界之说影响很大,今天我综合起来,谈谈我的分析和理解。
第一个王国维的三境界。王国维的三境界出自《人间词话》一书。我接触这本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三境界,我以为主要指学术研究,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个人发奋图强的初期阶段,也是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一人的拼搏精神。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长期的拼搏奋斗,那个梦寐以求的东西,不期然而遇。
第二个丰子恺的三境界。丰子恺的三境界出自《我与弘一法师》一书,他是这么说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丰子恺的三境界之说,我最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省里的一个文学创作,是谢明洲老师介绍创作经验时说的,当时听了,感到很有启发。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忘记。
丰了恺的三境界说的是做人的层次。他形象把人的三个层次比如为三层楼。在一楼贪图物质享乐,或者是为生活奔波。上了二层楼的人,追求的是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上了三楼的人,追求的是灵魂上的满足。
在一层楼的是大多数,上二层楼的人已经很少,上了三层楼的人就更少了。
第三个青原行思的三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大彻大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青原行思的三境界指的是人的悟性高低,或者是开悟的过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说明这个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大概,表面的东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一个自我否认的过程,不被外在事物所局限,不被外相所迷惑。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说明这个人已经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心性已经没有了障碍。
这三个境界,王国维说的是如何做事业,丰子恺说的是如何做人,青原行思说的是人的悟性高低。
这三个境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如何做人做事,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