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不仅仅讲述关于获得幸福“心流”的方法,对于人类社会,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很多现象的思考和理解,都非常深刻而触及本质,非深入思考者难以理解
这里稍微记录一些特别有感触的点
-- 心流其实出现在工作的时候
这跟大部分人的预期是完全不同
因为人们会认为工作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在工作当中是无法体现体验到幸福感 - 职业倦怠
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书里原话是 - 很多人屈从于主流文化,认为工作是强制的,不去理性的比较自己工作与休闲的状态。
这个其实是挺有意思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有很多认知的错误,但是我们自己却不自知
就比如说对于工作这件事情,有些工作可能是无聊的,或者可能我们做的某一段工作是无聊的
但是当我们情况变化了,没那么无聊了。我们其实并不敏感,而是还在我们当时的这种思维框架里面,或者说是思维定式里。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工作即使变得有趣了,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其实工作是有趣的
举例,比如说我有个朋友这一点非常明显
她的工作,总体上比他的能力要难度要低很多,所以她一直会觉得很无聊,非常的倦怠,每天都说不想去上班。 但是其实她的工作当中,也会有时候会具有挑战,或者让她自己觉得挺有趣的时候
但这个时候,她自己还完全没有调适过来, 她还是惯性的思维,认为工作很无聊。所以她就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 而相对来说, 虽然我做的工作并不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我的业余时间做的培训的方面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两相比较之下,工作应该会显得更无聊,但是我在工作当中
仍然有的时候会体验到乐趣,而且我也不会那么讨厌上班
所以有的时候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 并且适时的感受变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 每个人的心流都是不一样的
(原话 - 比如说林中小鸟的歌唱,艰巨任务终于完成,或跟朋友分食干硬的面包,都有可能成为顿悟的触机。)
这个让我很有感触,因为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艰巨任务终于完成,这种感觉是非常非常的幸福的
我记得在上大学之前,很多人说的大学是很轻松很愉快的,什么跳跳舞,搞搞社团活动就可以了
但是实际上,等我去上大学的时候,发现理工科大学完全不是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非常的繁重,
而且难度非常非常大,比高考要辛苦的多得多。 而且在考试的时候,连续考好多门试,不及格的后果非常严重,那个时候真的好艰难好艰难。 但是等到一门门考试结束,然后自己发现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直到最后有一天考完最后一门。 然后去那个我们当时那个食堂,(叫河北食堂)里面吃那顿饭的时候,那顿饭好香甜,这个时候真真的觉得是太幸福了。
在我人生的很多时候,比如高考结束, 比如我6个Sigma黑带的最后一个项目成功的关掉,在那些时间点,艰巨的任务终于完成的那个瞬间,那种心流是永生难忘
所以我在我工位上面贴了张纸,把我所遇到的那几次艰难的任务,完成的时间点列出来,贴在那里,提醒我有这些幸福的时刻。
-- 比赛之殇
看到敌人也是好帮手这一部分的时候, 实在是太有感触了
原话是这样 - 竞争性的挑战充满刺激和乐趣,但当击败敌手成为心中唯一的画面时,乐趣往往随之消失。
换言之竞争只有在他以使个人技巧臻于完美为目标时,才有乐趣
当他本身成为目的时就不再有趣。 这句话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比赛到最后会很无聊,就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很不想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虽然以前很醉心于参加头马比赛,AACTP的微课比赛等等,但是当比赛这件事情,你不断地去打磨课程,打磨的方向,不论你是自己也好,还是你的导师也好,都在把你往能够赢得这场比赛的方向去打磨,这个时候就逐渐的,你的目标变成了赢得比赛
那么在这件事情上面,你的乐趣就完全消失了。而且无论是你的对手很弱还是很强,你都不会感觉到乐趣。 强的话会对你的胜利造成威胁, 弱的话本身就让你觉得很无聊,而一旦这些人在评委的手下分数还超过了你,那么你就会觉得更无聊了。 所以除非你参加比赛是为了自我精进,或者结识同道,或者寻找资源,否则求胜最终必然沦为无聊。
所以在这一段我起了个名字 - 叫做比赛之殇
-- 除非人类思考模式的根本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否则不可能有重大进步
这句话可谓醍醐灌顶
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役。一般人总把所有的心力放在新目标上,不能享受现在,因此与知足的快乐无缘,这句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这就是人类啊!
无休止的想要提高生活品质,但实际上却在不断的降低生活品质。
效率越来越高
以前一封信可能要寄几个星期,现在email一秒钟就可以了
以前坐车可能要很久才能到另外一个地方,现在坐飞机一瞬间就过去了
效率提升了很多, 好像生活品质提高了很多。 但是这却是一件没有尽头的苦役,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苦
因为当我们幸福阈值越来越高的时候, 我们只会要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好
然后就越来越焦虑。
人们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苦役, 却一直在拼命,拼命的去做,拼命的去卷,卷到最后一丝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消耗殆尽,甚至把自己卷死为止
这是极具讽刺意义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事物两面性的又一例证
人的贪欲会发展出如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发展出如此尖端的科技
但是最终,这个贪欲给你带来的绝对不是幸福,而是苦役
所以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
到处弥漫着无精打采的氛围,真正快乐的人十分罕见
有多少人热爱自己的工作,满意自己的运气,不追悔过去,对前途满怀信心呢
所以今天要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恐怕是比以前要更加困难
这让人想起了以前我有个同学。 说起他的观察
他每天在地铁上,看着很多穿着西装革履的人,都是行色匆匆,脸上表情严肃, 感受不到丝毫快乐
但是当他回家,走过以前我们老城区的一片棚户区。这个棚户区里面的人,看上去就穿的很简单,很粗鲁,有的甚至于光着膀子。而且一眼就看得出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们在那交谈。 同时干着那些很重的体力活, 脸上却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这个时候突然就让人很感慨,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
我们追求这么多, 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尽管人类物质力量增强了几千倍,但是在改善体验的内涵上,却不见得有何长进
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 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所以书中一个例子, 一个穷困的小女孩,从童话故事中学到,果酱和面包永远是明天的事,今天就是吃不到
我看到这句话,突然想起了那个自制力的实验
(自制力实验就是把一群小孩子找来做实验,告诉他们说你可以现在把桌面上的这个糖吃掉。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吃,能够忍住20分钟,
那么20分钟以后你将得到两颗糖。 这个实验后来证明,能够忍住不吃, 最后得到两颗糖的那些小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会更有成就,因为他们更有自制力)
这跟我们刚才讲的内容正好相反
自制力的实验证明,有自制力的人更容易成功
但是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在它的反面, 如果我们总是在用自制力来控制自己, 一直在想明天的目标,而从来不去享受今天。
那么我们即便是“成功”了, 也是没有幸福的
-- 所谓最优体验, 就是当他出现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
这个很重要,自我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它是一种精神的负熵
在很多情况下,比如说打游戏, 我把很多游戏称为叫灿烂之战
就是当我能够全神贯注的去玩,放下其他任何一切的念头的时候,这就容易打出一个最辉煌的一个结果,我把它称为叫灿烂之战,这会带来心流
还有比如说前段时间,给小孩子做一个10周岁的视频,用来竞选
在他们班级的10岁生日的活动上去播放的
那个时候我可以说投入了一周,所有的业余时间,去做这个视频。这种感觉很辛苦,但是很有幸福感,这个就是最优体验
所以这种最优的体验,它是一份深沉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严格的自律和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所以这里讲到了享乐和乐趣的区别 -享乐转瞬即逝,乐趣回味无穷
享乐, 比如躺在沙发上看看手机,享乐是无需耗费精神能量的
但是乐趣,必须要运用高度的注意力, 才能产生心流
比如小孩子一开始都是小小的学习机器,当他们学习的时候,他们是充满乐趣的
但是不幸的是,成长与乐趣之间的自然关联会渐渐消失
上学以后,学习变成了额外的负担,掌握新技能的兴奋就不见了
这个真是一件让人觉得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且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在青春期发展成型的狭隘的自我当中,导致于我们往往要求附带的报酬(比如我们学习是为了升学,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获得好的生活),只有这些附带的报酬, 才让我们肯在新目标上投入精神能量 - 然而我们再也不能从学习中汲取任何乐趣了
这是莫大的悲哀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唯一的积极体验就只剩下享乐了
我们就放弃了我们学习的乐趣,只是关注享乐。 这个好遗憾,好遗憾
我就想起了我的小时候,在我的小时候上学之前,我外公已经教我学会了大概1,000个字左右,以及一些最基础的加减乘除
现在当然是每个小孩都这样(所以可见现在的小孩多么的不幸),但在我那个时候,这样的情况是极其少见(我们班级里面一个都没有)这就导致了我后来成为了一个“好学生”
在我看来,以我的学习能力,其实我不足以考上交大
但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高的起点以后,我的后面的很多的人生设定会比较高,惯性也大,运气也极好,才上了好学校。 这当然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了。而且在我后来人生的经历当中,学历也是带来一些好处的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极其巨大!
我小时候每天晚上,要被迫去学这些新的词。 我的外公也好,父母也好,不断的告诉我,你在上海没有户口(我父母支内,户口在外地,孩子户口跟父母)你将来是绝对没有机会留在上海的。 你想要待在上海,只有拼命的读书,将来考回上海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精神压力,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面也是同样的辛苦。每天晚上都必须要把以前学过的字,全都能够默写出来。 然后还要学会新的字,必须要学会了才能够睡觉
这会导致我每天晚上,当我去学习的时候,我都痛苦的发抖
对于一个6岁不到的小孩子来说,在第一次上学的前一天晚上,我非常记得清楚 - 我表姐上学的前一天,她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在那理书包,包书,她好开心。我表弟也是这样的。
而我在上学的前一天,是非常非常痛苦的。我知道到了学校里后,我要学更多的东西
所以学习,从我还没开始的时候,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所以在我人生的前30多年里面来,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心理抵触极强的事情。我大概从高考以后,一直到我35岁朝上,还没有自己做过任何主动的学习(全都是被迫的)。 下班以后, 我一定是是打游戏什么的,不去做任何形式学习
因为实在是恨透了学习,实在是讨厌透了学习,实在是头痛到了极点,实在是恐惧到了极点
直到35岁以后,我才渐渐的醒来,找回我内心的真正的呼声,内心真正的召唤
我其实真的很喜欢学习,我开始学习很多东西,开始学习演讲,开始学习培训 - 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我真的是那么喜欢学习
有时候很感叹, 作为做一个“好学生”的代价
收获也很大, 但是代价也很大
心流此书阅读未半, 感触已经良多。 以上只是摘取其中部分,后续待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