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
“我们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比如:
生物学—组织进化,自然选择,自下而上;
物理学—机械管理,自上而下;
数学—公理化思维;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
还有心理学,工程学……
芒格掌握了100多种思维模型,他现在九十多岁依旧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去不断增加他的思维模型,提升他自己的思维模型,拓展他的思维边界。
他每一次和别人约见面,他一定会比对方先到约定地点,然后就拿起他带的书开始看,直到约定的时间。期间,不管谁做什么事情,他都专心看书,不受干扰。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厉害的投资家,自他20多岁认识芒格,一直到如今80多岁,60年的时间,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基本上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回报。
成功一次可能是偶然,成功两次可能是运气,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就意味着一定存在着方法论,一定有着方法论去指导巴菲特和芒格是进行正确的判断。
这个方法论就是:能力圈、价值投资、护城河
而芒格的第一性原理:多元思维模型
芒格和巴菲特不投资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他们只在自己看得懂,在他的能力圈范围行事,言下之意就是他不敢也不会去冒险。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企业家会去冒险,创业者卖房贷款创业相违背吧?
这个方法论为巴菲特成就了今天金融大王的称号。当然这个理论也有失效的时候,当初谷歌起来的时候,巴菲特没有投资,一来他看不懂,二来他觉得谷歌没有价值,因此他现在也是懊恼:
为什么当时不投谷歌?
因此我们发现理论他一定也会有缺陷,不存在任何方法论是永久的行之有效。
如我们前面所说,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在学习,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型,从而使得他们的决策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接近现实。后来也确实证明,巴菲特并没有死守自己的价值网,他们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就比如他们投资Facebook,投资AI智能……
这里特别想说明一点,一件事情一个事物本身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觉得他是什么他便是什么,你赋予他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他就具备什么样的感情色彩。
好比如,同样的一件事情,难度为100,但是对于有120分能力的人来讲,他就是轻轻松松的一件事,是一件没有难度的事情;
对于能力80分的人来讲,他认为这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难度但是可以完成;
而对于能力只有30分的来讲,这就是一件几乎完不成的事。
但是不管你怎么看,难度为100这件事情有发生变化吗?没有,你怎么看的,你什么心态决定了这件事情本身具备什么样的难度。
而我们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提升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会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去看待一件事情,也更加了解自己去评判一件事情的角度,多角度分析,你会有掌控感,一旦全部分析清楚,做起来就没有那么难了……
诺贝尔心理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一本书《思考快与慢》谈到了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思维系统。
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面都有系统1和系统2,什么叫系统1和系统2?
感性、直接、效率高、损耗能量少是系统1
理性、逻辑、效率低、损耗能量大是系统2
举个例子,1+1=2,你不用思考你可以直接算出来,这个时候是系统1在起作用;但是1369*33738等于多少我们需要去算,这个时候是系统2起作用。
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是使用系统1,因为损耗能量最少,符合大脑运作规律。但是做重大决策时候,需要我们去深刻理性分析,分析存在的存在,现象背后的道理,用逻辑去推导,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使用系统2。
我们会发现很多牛人像马云,任正非,乔布斯他们说的话我们要思考好久,还不一定听得懂。人家已经是系统1随手拈来的话语,我们用尽系统2绞尽脑汁都不一定学得会。
因此保持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原本需要系统2的东西,慢慢变成只要用系统1看一眼就能知道解决方案的轻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