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历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初的人类,和别的动物一样,交配是不太分具体的对象的。后来有了一夫一妻制,现今几乎整个地球现在都实行一夫一妻制,这其中还是有一定道理和规律的。

9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是人类从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期。西伦·图尔伯格研究68种灵长类动物的排卵期征兆情况和婚配方式,发现一夫一妻制的有11种动物,这其中包括大多数的人类和长臂猿。

人类走向一夫一妻制的过程中,发生的演化分为两步:

其一:有征兆。雄性在初次占有一个雌性的时候,容易杀害她原本的幼崽,一方面若是哺乳期,杀害幼崽中断哺乳,可以迅速恢复身体排卵,为新配偶怀孕;另一方面,原来的幼崽死亡,会让雌性有更多的精力来抚养新配偶的幼崽。夭折的大猩猩幼崽,至少有三成是因此被杀戮。

其二:无征兆。雄性往往无法确定某个雌性的幼崽是否是自己的后代,所以每一个发生过关系的雌性的幼崽,他都不会将其杀害。而雄性是无法控制某个雌性和别的雄性交配的。正因为此,于是雄性要不断的和某一个雌性交配,防止其他雄性染指抢占。

以上两点,仅仅是雄性和雌性双方都具备了促成一夫一妻制的条件。而真正触发这一特性的契机是:武器。

有了武器,对外可以狩猎,对内则弭平成员间体能的差异。人类是群居动物,首领往往占有大量的雌性资源。而武器的出现,使群族里面的弱者也有了制衡强者的能力,族群里所有人的战斗力趋向均衡。

于首领来说,均摊雌性资源,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这是一种和弱男的妥协。而弱男们,有了配偶,会更积极的互相配合的去狩猎。于族群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发展。

而对雌性来说,从幼崽不被杀戮,到幼崽有一个生父帮助养育,存活率也得到了提升。对雄性来说,不仅有了一个配偶,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自己后代的存活。

一言以避之,这是第一波民权运动的产物,从此一夫一妻制落脚人类社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四章不适时的爱 娱乐的进化 他亲爱的,我真高兴,排卵试纸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正好!” 最后一个画面:同一纤手的特写...
    鸭梨山大哎阅读 12,270评论 1 9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道德感变得越发的强烈。同时,我们开始思考 这样的问题:我们过得是否快乐,曾经的付出是否值得,...
    鸭梨山大哎阅读 5,531评论 0 0
  • 一进入秋季,当妈的日子便过得提心吊胆。 因为这不仅是小儿频犯咳嗽的季节,也是呼吸道炎症容易复发的季节。据统计:秋天...
    小儿好养阅读 1,547评论 0 1
  • 只能说科技进步太快,网络普及之广,如今的时代网络信息太发达了,上网用户越来越多,网上支付,购物等越来越大众。与此同...
    夏否阅读 4,605评论 8 4
  • 时间一天天过,身材一天天胖,把我辛苦减下来的几斤肉全吃回来了,都说这是幸福的样子,讲真,我之前是不信这些鬼话的,可...
    lois_js阅读 1,89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