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习惯了某个生活环境或方式,对此产生依赖,以至于脱离了这种生活就活不下去了。就像电影《肖生克救赎》里在监狱里做了一辈子的图书管理员一样,由于出狱之后不适应现实生活最后选择了自杀。
我最近似乎就遇到类似的情况。
两个孩子今年都上小学。老大三年级,刚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都分不清,老师每天作业要求背诵拼写单词,以至于每天辅导英语作业就花一个多小时。老二一年级,每天要背诵古诗,古诗本身就不好理解,孩子汉语拼音还不过关,要在一个晚上把古诗念通顺都费劲,更别说背诵了。
每天晚上,我一边给老大听写单词,一边给老二讲解古诗。然而,听写到一半,发现一个把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搞混,另一个古诗一句都还没背过。真是应接不暇,分身乏术。开时懊悔暑假没给老大辅导英语,没给老二上幼小衔接。看着墙上时钟,马上要到上晚自习四的时间,心里又开始埋怨老婆怎么还不下班。
老婆下班后,接力了辅导作业的重担。我转身要走,给学生上晚四。看见我脸上写满了愁容,老婆没和我多说一句。当下了晚自习,老婆孩子已经睡着,没了以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一连这样几天,终于一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老婆抱怨自从开学后,就没有见我有好的情绪,成天拉着脸子,商店忙于应付顾客需求,回家还要消化我的消极情绪。我抱怨她不体谅人,开始自我表功:下午要接孩子,完了急着去教室上课,都顾不上吃饭,之后又开始长达两个小时辅导作业。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一场战争爆发了。最后,她威胁说要把孩子带回家,让我一个人留在学校。
我觉得她说的是气话,因为这是她常用策略。我心里暗暗想,这次一定不能认输,先让她试试辅导两个孩子的痛苦,到时候她就会乖乖投降了。
但,老婆这次走了一步令人意想不到的棋。她把老大送到一个校外辅导班。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炮轰,表达我的不满。虽然很气愤,但我还是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或许孩子在辅导班试上两天,不适应就回来了。
但是,我转念又想,我这股愤怒来自哪里?辅导作业是苦差事,现在有人接盘了,一身轻松,有什么可愤怒的呢?
早上为了送孩子上学时间充裕,我把原来上午前两节课换成后两节,现在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原来下午又是接孩子,又是陪孩子写作业,虽然忙忙碌碌,但是我很充实,就连给别人发脾气我也是理直气壮的。现在,没了孩子在身边,心里空捞捞的,自己像一下变得一无是处,空虚的心灵突然无处安放。更可恶的是,我一手辅导的孩子现在却送去给别人去辅导,这不是明摆着否定我的能力吗?
突然,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因为辅导孩子而烦恼,而是想通过辅导孩子这件麻烦事发脾气,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当没了孩子在身边,我就失去了体现自身价值的载体。
我的人生太缺少自我的生活,当过于依赖的生活方式抽离之后,我就像电影里出狱的老人,人生一下出现的真空,宁愿选择逃离这个世界。
终有一天,孩子会飞出巢穴翱翔蓝天,到时我将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