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
【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出处:《越王勾践世家》)
【评论】勾践曾经打败阖庐,阖庐嘱托儿子夫差报仇。夫差出入门庭时让卫士提醒他勿忘报仇。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勾践卧薪尝胆,后来也报仇成功。与夫差相比,勾践的故事更加隐忍,仇报的也更加彻底(灭了吴国,并致夫差自杀。)。所以“卧薪尝胆的”故事流传更广。
范蠡让政
【原文】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於是举国政属大夫种。(出处:《越王勾践世家》)
【评论】《越王勾践世家》主角是勾践,但范蠡却是隐含的主角。勾践趁阖庐死而伐吴失败,就是没听范蠡的阻谏。勾践本想让范蠡治国,范蠡却让于文种。后来勾践伐吴报仇的时机也是范蠡指点的,勾践复仇成功后,离开越国,远走他乡。后面又用大篇幅专写范蠡归隐和经商的故事。可以看出太史公,是按照道家的风格去塑造范蠡的(跟张良有点像,军师、帝师、功成身退),但又增加了其经商的传奇故事。后世有学者批评太史公写的范蠡自相矛盾(不重功名而身退,但又热衷财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范蠡不仅为道家们喜爱,同样为民间商人崇拜。可见太史公之笔有何等伟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