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链接事物本质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直接回归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样的思维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事情。
心智发育基于自由的体验,从自由体验中生发出的心智能力,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惨烈的新闻报道:三名初中生结伴过马路,手拉着手在路中央突然起跑闯红灯,结果全部被车撞飞。大家都知道,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即使是绿灯,过马路之前也得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确认安全后再通过,绝对不能突然狂奔。为什么三个初中生连基本的安全常识都没有呢?
如果我们观察小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都是小心翼翼的,一点点地靠近,边观察边感受,慢慢触碰。动物也是这样。我曾经养过一只鹦鹉,取名“酋长”。有一次吃火锅时,酋长大步朝着沸腾的火锅走去,保姆立刻大喝一声阻止了它。我叫保姆不要管,静静观察它的表现。酋长越接近火锅,步伐越慢,最后它在火锅旁边待了几秒钟,估计感到太热,掉头走掉。通过这件事,它学到了遇见冒气的东西,不能离得太近。
假设我们出手干涉,每次酋长一靠近火锅,我们都严厉喝止,那么它可能对火锅更加好奇,满脑子想着“逮到机会一定要马上冲过去”,甚至“一脑袋扎进去”,它天然的谨慎探索能力就被我们破坏了,以后很可能对危险没有觉知,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
同样,我经常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呵斥孩子,“看车,别跑,回来,不要乱走!”在这样的呵斥下,孩子的能量突然被卡住,他的感受力、心智思维能力也都被卡住了。他心里憋着劲儿,所以在家长没有盯着的时候,可能突然爆发,酿成惨剧。而不被家长呵斥惊吓的孩子,天然地懂得谨慎探索新环境。
比如父母带孩子出门,出发前可以先告诉孩子:我们要去哪里,会经过车水马龙的马路,途中再领着孩子认识车流,学习交通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冷冰冰的规则。“为什么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呢?”“这条交通规则可以避免哪些危险?”“遵守交通规则有什么好处?”从问题中,孩子就能学习直达事物本质,培养从本质开始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就会想:我要穿过马路到另一边,别人从另一边过来也要穿过马路,我们的方向相反,可能会撞上,这对我们都不利。所以需要制定规则,规定什么时候我先走,什么时候他先走,这样大家都能安全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孩子从事物的本质——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意义——开始思考,就会自觉自愿地遵守交通规则。相反,被父母用命令和恐吓的方式灌输一个结果,这样的灌输走脑不走心,不是孩子自己通过身心体验学习来的,一旦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他很可能冲动地去破坏规则。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直接回归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事情。比如某人找我谈合作,我们要不要合作?怎么合作?按照逻辑思维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合作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合作要比单干更利于我们达成各自的目标。那么,首先弄清各自的目标是什么,合作能给双方带来什么好处,同时还可能带来哪些坏处。接着,好处如何达成,坏处如何规避?为了利益安全,我们需要制定哪些契约,等等。这些思考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在谈合作时都缺乏这种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有的人不断强调自己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资源,而不认真倾听对方的需求,寻找对方的需求点。这种人往往是自恋型的人,他在关系中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还有的人习惯于迎合对方的需求,讨好对方,而忽视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常常是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合作,最后却没赚到钱。
不仅是个人,类似的例子在公司身上也经常发生。一些公司特别擅长找准客户需求,为客户服务,却一直忽略自己的盈利模式,最后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所以,我预测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能否创业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逻辑思维能力,能否在看到自己利益的同时,看到对方的需求,保持平衡的关系。大多数的失败,都源自某种心理上的失衡,然后又呈现出对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
我是一个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人,因此做事情的时候,会用逻辑思维能力来规避自己的人格问题。也就是说,尽量不把内心的剧情带到工作中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比如,我内心有强烈的控制的剧情、讨好的剧情,如果这些剧情被毫无觉知地带到工作中,就可能把事情变得格外复杂,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放空自己,正如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一切从零开始,按照逻辑去思考整个线索,以避免对发展趋势的错判。
有的时候,我的某一部分人格问题实在太严重,严重到影响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我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治愈自己,我就会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别人去做,这也是一种风险规避。还有的时候,有些人身上显出的某种特质会让我感到很焦躁,没有耐心,我的头脑可能会变得不清醒,那么我就避免直接跟这些人接触,让别人代替我。如果在思考某件事情时,我的情绪反应特别多,不够有逻辑和觉知,我也会请别人来帮我厘清思路,避免自己陷入妄想剧情。
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学员通过网上的听课系统来与我互动,这套系统是我自己研发的。三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我把想法告诉了几个实力很强的同行,但他们都表示不会自己去开发,因为烧钱又费力。于是,我把自己归零,从零开始思考:我作为一个心灵导师、一个自媒体人,我需要什么?这些需求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最优的途径是什么?再换位到一家公司、一个技术平台的角度思考:我开发这套系统能获得什么好处?就是这样非常简单、干净的逻辑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了这套复杂的技术系统。由于整个系统的逻辑非常简洁,基本没有浪费开发步骤,所以也节省了不少资金。
熟悉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一行有很多公司死掉了,原因很可能是开发方向不明确,试错成本太高,导致时间和资金的巨大浪费,最后资金链断裂。而我的这套系统,每个步骤都逻辑清晰,再加上现金流充裕,所以开发效率特别高。我从该系统的底层逻辑架构开始参与,之后每个新项目的开发都能对接原来的逻辑架构。就这样,我从心灵导师变成了产品经理,再变成公司的运营者,身份转化得很顺利,虽然不能说做得多成功,但至少是清晰流畅的。这就像我最初从物理学转入心理学一样,对我来说没有障碍,没有那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我想这就是直抵事物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带来的。
再举个例子,我特别喜欢买衣服,总想着有一天能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身边的人听说我这个想法,纷纷打击我:“你学过服装设计吗?你懂服装行业吗?你连缝纫机都不会用吧?”他们说得没错,我是一个物理系毕业的心理学导师,连颗扣子都没缝过,那我就不能设计衣服了吗?同样地,我从零开始思考:一件衣服的本质是什么?是线和面料,是用线把面料缝起来,有时候甚至连线都可以省了,一块布披在身上也可以成为衣服。根据这个本质,我该如何设计一件衣服呢?首先我需要一块面料,然后把面料缝起来。不会缝怎么办?去找会缝的人啊!让他按照我的意思来缝,得到的不就是一件我设计的衣服吗?有一段时间,我一边讲心理学的课,一边参与课程系统开发,得空还设计了十几件衣服。由于之前我经常疯狂购物,对衣服特别有感觉,又找到了一个跟我沟通顺畅的设计师,沟通试验几次后,他就把我的想法都实现了。这期间,辛苦是肯定的,比如我最初设计“家居女神”系列的想法是,在家里也能穿得像女神一样美,而且特别舒服,舒服到穿上就不想脱下来,衣服的面料最好有“微微透”的质感,但不能太透,要保证出门也能穿。为了找到一种能够精准表达这种设计感的面料,我从国内外买了几十种面料来试验,最终找到一种最满意的面料,设计出来的衣服上身非常舒服,微微透,穿到外面也可以,加个腰带就变成一件小礼服。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面料知识。另外,为了搞清楚最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设计衣服的,我还买了上百万元的一线品牌服装,把它们拆开来研究,学习到了很多设计衣服的思路和技巧。最终,像我这样一个没有学过一天设计,也没有任何服装行业经验的人,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并且,我敢很自信地说,自己设计的衣服从面料到设计,都非常有格调,不输一线大牌。
当然,如果能去设计学院学习也很棒。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说专业学习不必要,而是想告诉大家:当我们想要体验的时候,不要被限制性的信念所制约。比如,懂服装设计才能设计衣服,学过技术开发才能成立技术公司等。没有什么是必需的,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进行逻辑思考,大胆假设,谨慎求证。这样的人生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有更大概率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