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被人定义为“三分钟热度”,总之我是。
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宣扬的是从小立志从一而终才是成功的典范,因此儿时我们经常会被问到:长大了想做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初的答案,又有多少人真的走在路上?也正因如此,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例子总是被人标榜,被人传颂。
我想大多数人早已不记得当初的梦想,或者当初的梦想只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已。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多的三分钟热度。对于这类人的评价总体是:没长性,成不了事。
于是我们也开始自我怀疑。就像我一样,我喜欢过很多东西,学过很多,但大多都没能坚持下来,为此我都不敢在外人面前提起,自己也认为这时一件羞愧的事情,甚至开始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这不只在生活中成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现在找工作都是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尝试,所以经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工作,虽然工作都得到公司的认可,但哪个工作都不能出彩,因此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工作的不如意,也是对自己的不小打击,正在自己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小时》,我想这一定是猴子给我搬来的救兵。
首先,要重新认识自己,判断自己是不是具有多重爱好的人!对于我来说,我完完全全符合。我知道了我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对生活充满好奇,勇于尝试的文艺复兴型人。确实有专一爱好的人更容易成功,但并不是说文艺复兴型的人就不会成功,其实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文艺复兴型的人。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只需要对自己的爱好进行有效的管理。
其次,作者提出焦点理论,就是要聚焦。首先要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价值,然后列出你所有爱好,并在其中选取四个你最喜欢的。这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观点,就是你不需要聚焦到一个爱好上,接受自己的多元化爱好,但你要选出四个爱好,这是为了避免精力的过度分散,而且四这个数字听起来也挺多的,足够一般人选用了。
最后,找一份帮你实现的真工作。真工作这个观点确实非常实用,什么是你的真工作,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能否给你带来经济帮助、能否帮你获得资源、能否更好的安排时间等,找到自己的真工作,将更快的帮你实现从三分中到一万小时。
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其他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管理爱好。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他讲的那些方法,而是观念的转变。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有我同样的困扰,我不是特例,我不必感到孤独,更不用去在乎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让我们的爱好为我们更好的服务,现在我走在了管理自己的路上。
也许从三分到一万小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不再迷茫,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那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