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or改变?
朋友圈里,一个20来岁的姑娘转发一个40来岁大姐的年度总结(公众号文章),赞赏她的好奇心和学习力,称这样的中年状态是她的理想范本。
我觉得有点可笑,到底“年轻”都拥有哪些资本?年轻人就必定有好奇心和学习力吗?年龄会使好奇心和学习力衰减吗?
很多人在年龄上还年轻着,实则已经老了。他们守着稳定的工作,拿着固定的工资,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只要能有钱有闲,就是活得舒服。他们生活里没有冒险和学习,无法面对变化和竞争,没法在他们的眼睛和身上看到年轻人该有的活力。而你总能看到一些中年,甚至老年人,总是不吝尝试,在自己坚持的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谁更年轻?
青年和中年有截然的分界吗?其实没有。年龄的增加就必然使智慧增长吗?其实也没有。你有没有发现,不管过了多久,你的身体总遏制不住地肥胖,你的心智并没有无缘无故成熟,你的生活质量一如既往地没有什么改变,你反而越来越锱铢必较。所谓的“中年”会静悄悄乃至在你意识不到时来临,你会一直延续那些你非常习惯的生活方式,不管青年、中年,都改变不了你事实上的平庸无比。
拆书帮拆书活动里,那个表情严肃,大眼睛里有些许淡漠的姑娘告诉我们,她工作在西线城镇,家在海口,苦于无法调回海口有五年之久,之后遇到身心灵课程,遇到现在的老师,她现在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我觉得她形容的应该是“平静”而不是开心吧。
我同意她说的一点,不要去管什么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原因,我知道,我们想要的是达成结果。我们需要去考虑,要完成自己的目标或梦想该怎么“做”。“想”既可以是思考,也可以是认知,都很重要,但如果把“做”取而代之了,那我们想要的美好未来都不会来。
假如她是用不再改变现状来平和自己心境,那换城市生活终究会是个愿望。我问,你现在还想回海口吗?想啊,她答。你离那段焦虑痛苦的时间有多远了?一年吧。我说,那还好,现在还不晚。
我说的是,换城市,没问题,一靠能力,二靠牺牲。想要多高质量的生活就得相应地有多大的能力;生活“给你一些不给一些”,你不能什么都想占,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放弃一些好处就能得到你最初要的。
一年怎么会晚呢?十年也未能算晚。我不喜欢现有的工作,原因说起来貌似很多,什么缺乏挑战缺乏成就感,缺乏进修学习机会,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等等。对此,学霸说,我一天也忍受不了。可我,我忍受“不满现状”了十年,我是个“痛苦”了十年的懦夫。想必脑筋正常的人都会问,为什么?你干了什么?想走就走呗。
为什么?害怕。专业丢了很久,又没啥技能傍身,年龄越大,岗位对个人的要求越高,如果要换职业从零开始,换城市生活在异乡,确实怕自己找不到合意的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害怕,我知道,能力是核心,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能力并没有成正比增长,不算高的稳定收入为我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而我习惯了现有的生活步调。我实在不知道,在和尚撞钟的生活下,还有什么能力能让我走出去的。
我做了什么?逃避。我不知道除了本行,我还能做什么,不知道我还能有什么可能。同学朋友理解不了我,“当老师多好啊,一年两个假期,你们工作又清闲,工资那么稳定,我们起早贪黑都不一定挣得了那么多。”家里人也不理解我,“你还想怎么样?多少人想来都来不了。”我一天天陷在“无能”、“无力”、“无助”里无法自拔,刺激性饮料成瘾,作息紊乱,动不动就要来“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么多年,因循在“害怕-逃避-焦虑”的循环里,我觉得,是因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年龄多大都能翻身;不相信自己能靠自身努力象我心目中的成功者一般优秀;不相信自己能优秀到足以改变生活现状。
所幸,我在平庸的工作之外,总试图给自己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运动、旅行、写作、摄影,它们一点一点增加了我的小能力,也给了我一点一点的小自信,更是一天一天为我攒下了改变现状的勇气。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前,玩意味着“玩物丧志”,现在,会玩也是生产力,什么试吃员、试睡员、旅行体验官等等,以前想象不到的职业现在层出不穷,职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只要愿意在某个喜欢的领域里努力,深入专精到一定程度,想要的改变会来的。这无关年龄。所以,11月,我的“志愿者”简历里写道:
30岁后,从跑步、骑行到潜水;从国内打工换宿到独自国外旅行,从国内赛事、活动志愿者到国际志愿者,我无不在一一尝试、体验,然后分享。从BBS、QQ空间到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我想知道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学习、成长和完善。我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年轻无极限”。我相信,“年轻”不只属于物理年龄,更属于精神上的不设限。
我想许自己一个未来,不再忍受“不满现状”。我想一边享受自己的现状,一边改变自己的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