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写于2013.6.14 八一 西藏
风是自由的,云是自由的,流水是自由的……人是个什么东西?自由吗?
青旅里来了个姑娘,也是89年生人,辞职后独自一个人从成都搭车到林芝。穿身绿色的冲锋衣,背个大包,前面挂个小包,进屋就开始洗衣服。她说要一直搭车到拉萨。过了一会儿,青旅又来了个男孩儿,也是辞职后出来的。88年生,也是搭车到的林芝。“你走的是318?我走的是317.”他俩在我面前聊起来了,我觉得是种炫耀。因为我不敢搭车,可又觉得能让陌生人载你确实是件挺美好的事儿的。
9点多,姑娘跟青旅的朋友喝酒去了还没回来。我就跟这男孩儿聊天。他是重庆人,原本计划骑车到拉萨,可骑到西宁时,自行车坏了,就改搭车到拉萨。跟家里人说出来半个月,结果都一个月了还在路上,于是他妈每天打电话催他回去。他跟老板说辞职是想到拉萨,老板通情达理,说回来后接着来上班。他拿出了一个没有镜头盖的相机,给我看他一路上拍的照片,从重庆出发开始,是他的自行车照,然后是一路的风景,到最近的他在过通麦天险时在车上拍的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他说,石头就落在他们车旁边,另外一边就是雅鲁藏布江。
这么危险,出来干嘛?这小伙子还自己给自己买了份保险。他说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会死在路上。今天到了林芝,非常开心。因为接下来的路都非常好走。可以活着回去了。在上海时,遇到个骑行的人,或者听说谁谁谁辞职去旅行了,都感觉是神一般的人物。可在林芝这个青旅里,辞职旅行的,一拎一大把。还都是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且大部分都是单独行动。想想觉得这事儿不太对。辞职旅行是一种潮流吗?再好的事情,因为跟风而做,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旅行不该是一种形式。旅行的收获也不该只是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
回到原本的问题,为什么出来?他说,现在出来是代价最小的。没有女朋友,没有小孩要养活,没有太多的责任。更关键的是,他想让自己学会坚持。他玩笑说,自己都想变性了。一个女孩子在路上搭车很容易。司机看是一个男孩子有时候不愿意搭你。有的还会开到你面前故意加速冲过去。有时举了几百次手都没人愿意搭,自己都不好意思再举起来了。但是搭车这件事儿,你必须坚持下去。不坚持的话会死在路上。搭到芒康时发现,搭车的人渐渐少了。因为芒康有回去的车,过了芒康就没有车了,就必须坚持下去了。他说到了拉萨他顶多停留两天。拉萨对他是一个象征意义。做到了,坚持下来了。
大部分上路的人情况都差不多。对工作不满意了,对生活不满意了,或者是失恋了。有人说出来骑行的、搭车的、旅行的好多是在逃避现实。可是,在一种自己不喜欢的状态中生活,人会得病。委屈了自己的心,就叫坚强,就叫内心强大了吗?与其自怜自哀、抱怨生活,在不伤害到别人的情况下,出来走走,多少是有收获的。一段旅行究竟可以给人内心带来多大的治愈效果?一路上,有好风景,好人,好心情。让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感觉。但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来林芝见到了传说中的秦叫兽(此处为昵称,呵呵)。他是84年的,祖籍江苏无锡,在青海生活了很长时间,在北京和上海都工作过。喜欢搞研究,曾经迷恋新东方,做了几年英语口译培训,到处骑行,也在深山里做公益,让来古这样一个小地方通水通电,跟外界有交流。现在在林芝做旅行线路开发。同时还开了个淘宝店,希望可以做成一个公益平台,一边卖自己设计的西藏明信片一遍做公益。
晚饭时,他请了几个他的同事,我们一起吃饭聊故事。其中一个90后,小逗,一个女孩子只身来西藏,然后就爱上这里,在这儿工作。另外一个跟叫兽差不多大来自山东的姐姐,已经在林芝买了房,成了家,还说可能将来小孩也会在这里接受教育。有趣的是,来自附近昌都地区的被叫兽称为第一藏族大帅哥的旺秋已经把家安在了成都,和美国老婆过着幸福的生活。
吃完饭,我们又去山东姐姐的家里喝茶接着聊。他们八卦公司里谁跟谁暧昧了,聊谁谁谁真是个好人,聊怎样开好淘宝店,聊西藏的旅游业,聊怎样创业。看着他们聊得很快乐,很享受。可是我有点儿困惑。他们都是城市里的人,来到了西藏工作,在这儿好像让生活都开出了花。而那个来自西藏的人去了成都,找到了幸福。
为什么来西藏?
作为一个旅游局的工作者,他先跟我讲了一堆类似于在旅行手册上可能看到的东西:西藏,或者说青藏地区是唯一一个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地貌的地方,像雪山、戈壁、草原……在我再三逼问下,他归结为一个原因:西藏有城市里没有的三样奢侈品——水、空气、假期。必需品在城市里已经成为奢侈品。西藏有最纯净的水,最干净的空气。北京、上海,哪里能有这样的环境。小逗补充说,内地工作的人,很多也是离开家,远离父母,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也不能好好出去玩。她在西藏,两个月假期,即便一个月在家陪父母,还有一个月出去玩,多好。
是,没错。这儿水好、空气好、假期长。可若是我不追求这三样“奢侈品”呢?我的意思是,生活中会有很多比奢侈品重要的东西。水、空气、假期,让你有什么输出的东西了吗?在这里的理想、快乐、美好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找不到了吗?
叫兽念念不忘之前在来古做志愿者时,当地藏民冲着他深深的笑容。他说,你我都不可能有那样的笑。他没法形容那种笑。但,一定是那种发自内心进入人心灵深处的笑。生活中有很多美好,在城市中遗失了。可是为啥来西藏?这儿有世间绝美的山川河流。叫兽说,后来想想,人本身就是大自然里走出来的,所以你看着这些风景会觉得很亲近。这儿让人感到自由。哦,就是这个东西,自由。叫兽说这儿给你灵感。让你去设计西藏名信片,去开个淘宝店,去做一些事儿让外面更多的人知道这儿的好。叫兽还给杂志投稿写关于西藏的风光和旅行。
我觉得人都是在一根平衡杆上生活的。或者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只能在一种矛盾关系中找到一种平衡,然后尽可能去维持这样一种平衡。如果一个人展现的全部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那我会觉得这个人是飘着的,我抓不住,会觉得不了解这个人,甚至觉得那些展现出来的美好都有些虚假。然后当我看到平衡杆另外一头不是美好、不是积极向上的东西时,我会舒一口气——哦,就是这样,人都是这样,人都是有困惑,人跟人的差别其实不是那么大。
叫兽有个特别奇怪的理论,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怎么能是没有意义的呢?那不是直接去死就完了?叫兽跟我讲了一堆我不感兴趣的宇宙啊,宗教啊什么的。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他讲的很多名人的理论我都左耳进右耳出了。只记得他说,你现在的这些困惑,在宇宙中其实都不是什么。人太渺小了。叫兽还说,人生就是痛苦的。所以你看,人们都是说,追求幸福。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痛苦的嘛。欲望和贪婪是痛苦的根源。人要学会放下,无欲无求。这我就完全不同意了。都像和尚那样,人生不是太索然无味了吗?可是叫兽说,其实和尚每天想着那些东西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宗教好的地方是,它教人内心向善。但是真善美这些东西,我更喜欢从人性本身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宗教的角度。因为总感觉宗教有一种压迫,用恐惧和未知去统治人的思想。人是因为善良,才会去相信某种信仰,而不是因为信了某种信仰而变得善良。所以,用宗教去解读人性的真善美是狭隘了真善美,而不是激发了真善美。因为人性的真善美本来就在那儿。
叫兽还有一个奇怪的爱情哲学观。他推荐了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没看过。讲的是一个人为心爱的女子等了51年9个月04天。叫兽讲得很激动。显然这本书触动了他内心的东西。叫兽的前女友刚结婚,近期两口子要来西藏度蜜月。叫兽显然是要效仿男主人公等爱人50年。两个相爱的人,双方父母都不同意,于是女的找了个爱自己,又符合家人期待的人结婚。男的在西藏看山看水,想着几十年后的事情。听着就觉得惋惜,惋惜中还透露着那么点儿凄美。电影、小说、情歌都喜欢这种套路。可为啥就不能振奋人心的去扭转一下故事的发展呢?旺秋,那个藏族第一大帅哥说,中国好像么有抢婚的,国外有。大家哄堂大笑。
叫兽说人很渺小,人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可这大同小异的故事对于这一个人就是一生啊。叫兽说人要学会放下的时候,一定觉得自己放下了吧。放下对于一种理想的生活的执着。但怎么听着都觉得没放下。没有放下世俗的观念。一段感情的价值不在于去取悦两个家庭,或是去迎合他们的世俗观念。让我来理一理这中间的逻辑关系。家人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来判断这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不适合就拆开,以“为了你幸福”为由。然后一对恋人也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不能忤逆,不能不孝,不能让父母失望,于是妥协,以爱情为代价。爱情的价值应该是两个人的快乐,因为彼此而发现生活的美好,爱上理想生活中的自己。我理解的放下,应该是放下长辈对这段感情的不理解,然后使劲的幸福给他们看。我觉得真正美好的东西是有那个感染力,让周遭的人都感到幸福的。每个人都有一种追求,那就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只是家人跟自己所理解的幸福不一样。所以这件事情跟爱情和亲情没有关系。谁规定亲情和爱情只能二选一?这分明是一个沟通的问题。你可以把对方一直放在心里,不用婚姻,不用世俗的观念去禁锢一段感情。让感情存放在心里,然后期待几十年后它重新开出幸福的花。可是,想象得到的本可以获得的幸福生活和看得到的婚姻生活是两个多么不一样的概念啊。每一个看上去自由的人,都有让人为之叹息的故事。
见马哥是在成都的青旅,他花了两个小时从住的地方赶来,穿一件印着马头的黑色T恤,戴着“自由马”logo的鸭舌帽,扎着一个马尾辫,78年生,属马。我想,一定是一匹自由的马。“自由马”是马哥早在98年时就给自己取的网名。那时还是用的那种网络聊天室。“自由马”现在是马哥创办的一个户外俱乐部。小时候,马哥上初中,被老师骂了。特别不喜欢在学校待着。于是就自己出来了。先在农村打工,后来在教美术的地方边打工边自学画画4年,然后教了5年美术,研究民间少有人问津的炭精画。在清华还是北大开了画展。后来看到摆地摊的在卖皮具,就买了个包回去,拆开了再缝回去。发现自己可以做手工,于是又创办了自己的手工皮具店。同时还喜欢户外,玩户外9年。现在在成都做户外领队。带过陈坤“行走的力量”的队。但这些都不足以了解马哥。这些只是一个个标签:艺术、户外、手工店。自由,不由一个个标签或做过的一件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定义。
马哥的朋友说,你都认识这么多人了,完全可以多发展业务。马哥怕跟这些人打交道,不习惯回扣那些事儿。只是单纯喜欢户外,喜欢在高原上带队的感觉,觉得那儿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人跟人的交流也简单真诚。把爱好变成职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当时从拉萨下来时,只剩下几千块钱,必须要做点能做的事儿继续生活。马哥说,不想再飘着了。这么多年,已经走过中国2/3的地方了,现在最想的就是通过做户外能赚些钱,找个喜欢的地方开一个手工店,让自己的那些画,手工作品有个陈列的地方,同时能够维持生计。现在,马哥做着喜欢的户外,每天慢慢忍受一些些商业,攒一点点钱,想着以后开着满是自己艺术作品的小店的生活。
自由最终的归宿原来还是一种稳定的生活。我有点儿失望。但一个人想干什么的时候就能够去干,不想干什么的时候就不去干,这也不就是自由么。你没法知道现在想干的事儿之后还是不是有意义。但未来的事儿谁都说不准,人只能活在当下。
可是有时候还是不免会想想,自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年轻的人离开家,让离开家的人又想有个家。我知道没有人是完全的自由主义者。人都有牵挂,有牵绊。那个让你放下牵绊,去追求的东西大概可以称得上是理想。可理想本就虚无。天高海阔,山川河流,是自由,也是虚无。以前拍景色,就怕有人。现在觉得,一张山水风景照,要有个人才有人情味儿,才觉得拍的是生活,才不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