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作者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美] M.斯科特.派克
核心思想
大纲
自律
- 人生苦难重重。——>
-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痛苦,解决问题。——>
- 自律四原则:——>
- 推迟满足感
- 承担责任
- 忠于事实
- 保持平衡
- 自律背后的原动力:爱
1.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把自律这种源自内化为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家庭教育对培养自律作用关键:
- 父母自己要自律做榜样:自律、自制、自尊,生活井然有序
- 有爱,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
- 照顾、陪伴——>
- 深入了解孩子需要——>
- 找到正确教育方法
聪明的父母,在问题发生之前
- 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
- 他们会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育他们学习自律。
- 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
- 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 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
- 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用小小的亲吻、拥抱和爱抚,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 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理性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爱让人认为自己有价值,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
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很有价值,就会珍惜善用时间。
及时去面对问题,尝试动手解决问题,而非坐视问题束手无策(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面对问题常犯的毛病:1、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2、为逃避问题而忽视问题,希望问题自行消失;后者更可怕
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予以指导和帮助,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必然是有益的事情。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2. 承担责任
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由我来解决
常见心理问题患者分为 神经官能症 和 人格失调症 两类,他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
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你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和自由、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不要放弃自己的力量和自由。
3. 忠于事实
要忠于事实,不断修订自己这副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地图。
移情:固守过时地图,拒绝修订改变只会造成更大的痛苦
迎接挑战:
- 用一生的时间客观的观察世界、也反省审视自我:智慧意味着将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 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与挑战:接受心理治疗、生活中的其他挑战,只有接受挑战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心灵才能获得治愈和成长
-
保持诚实、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心理治疗作为合理捷径
隐瞒真相:
谎言分为:黑色谎言、白色谎言,黑色要不得,不要以爱的名义说白色谎言
有选择的保留个人意见极为重要,也要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想法,要注意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
保持坦诚、和避免因坦诚造成问题,二者之间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也需要原则:- 不说假话
- 尽量不做只说部分真相的谎言
- 不因私利隐瞒部分真相
- 只有在对对方有好处时有选择的隐瞒部分真相
- 以爱为出发,忠实评估对方需要,要领在于能否通过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内心成长
- 我们通常会低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4. 保持平衡
有判断力约束情绪、保持平衡(很重要)——>最高原则:放弃——>放弃的痛苦:抑郁——>抑郁的价值(放弃与新生的契机)
人一生各阶段都需要放弃某些东西,才能获得心智的成长。
“兼容并包”工具: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如何尽量避免放弃带来的痛苦?心智成熟的人可以凭借自律、智慧、和爱;但痛苦还在、甚至对心智成熟者而言更甚。
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的定义
- 爱的意识和潜意识一致
- 长期、渐进
- 爱自己、爱他人
- 需要付出努力
- 一种意愿、以及由意愿产生的行动
爱不是坠入情网
-
坠入情网是自我界限的暂时崩塌延伸,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独
坠入情网只是暂时的,自我界限很快会修复,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拓展 - 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
真正的爱才能拓展自我界限,“精神贯注”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与爱的人事物融为一体,获得巨大满足感,自我界限延伸,到一定时候自我界限淡化,心智获得成熟,最终与世界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
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后,才有资格谈放弃;只有经过磨练和修行,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体验超凡感觉。
坠入情网可以是追求真爱的一个诱因
爱不是依赖
- 每个人都有依赖渴求,但不能过分依赖;过分依赖会成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者:
- 只索求不付出爱、只求获得不想努力;
- 孤独寂寞也没有自我认知;
- 把人生价值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在乎依赖谁;
- 不能推迟满足感,只贪图暂时的快乐,不愿面对现实。
- 出现问题归咎他人,甚至转而依赖毒品等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的根源在于缺乏真正的爱。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 夫妻之间有所分工、并适当互换角色,而不是彼此之间的过分依赖、需要存在独立和自由的成分
童年时得到父母持续关爱的孩子,成年后就懂得珍惜自己,并坚信自己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他们相信只要坚持真实的自己,就能得到别人的爱。
真正的爱与自我约束相辅相成。父母生活缺乏自律,就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爱;子女没有获得爱,就不会自尊自爱,更不会知道如何给予别人真正的爱。
精神贯注: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但爱好本身并不能成为中级目标。
错误的“爱”:
- 丈夫对唯命是从妻子的“宠爱”
- 母亲对孩子的溺爱
- 人对宠物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和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作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自我牺牲:以“爱”为幌子,实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过分无条件式的爱,源于恨的受虐式的爱)
爱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爱绝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爱不是感觉
爱不是感觉,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精神贯注和爱是有区别的。真爱可能带来精神贯注,却不是必须
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关注的艺术
爱是努力和勇气:直面内心恐惧,摆脱惰性,不断努力
爱是关注:倾听(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表达关注;相信、并感兴趣,才能真正倾听,认真倾听就是爱的付出和行动。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有选择的权衡应用五种方式:
- 直接让孩子闭嘴
- 不予理睬
- 假装倾听
- 有选择的倾听
- 倾听每一句话
真正的倾听:
- 做到全神贯注,真正关注说的内容
- 付出最大的努力
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 表达尊重
- 激励孩子有价值的表达
- 发现孩子的价值,意识到孩子特别之处
- 更多了解孩子,针对性教育孩子
- 孩子更愿意相信、尊重父母,也更自尊自爱
孩子的任何阶段,都需要父母认真的倾听;倾听只是表达关注的一种,其他表达方式也一样重要,比如和孩子一起玩
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医患之间,都需要认真的倾听。
失落的风险
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惧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拓展自我的过程中,除了痛苦和悲伤,同样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完整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需要面对死亡、如同面对成长。
独立的风险
成长是最大的风险,要小步迈进,大步跨越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自尊自爱。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
投入的风险
承诺和投入很重要,缺失会造成风险;需要作出改变,敢于承担投入的风险,自我拓展。
充分投入、并作出承诺可以给别人带来安全感
冲突的风险
以爱的名义批评很容易,但多无益,需要避免
直面冲突,以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先自省再批评;既尊重独立性,又予以指导。真正自省过后发出的批评也要深思后再对症下药。
爱与自律
自律是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做合适的情感管理,做好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整,把握好度和平衡
一个人的爱是有限的,爱不能泛滥,必须有所选择
爱与独立
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无法对别人感同身受
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动用家长权威
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和意外的风险
爱与心理治疗
前提:始终如一诚实对待患者
医患对治疗过程的共同投入,基于爱、而非陷入情网。
缺乏爱或得到畸形的爱,是很多心理疾病的原因
帮助爱的对象成长、而非满足其欲望
可以对家人进行心理治疗,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尝试心理治疗,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
爱的神秘性
爱的许多方面,至今仍难以理解。真正了解爱的秘密的人,也许是那些潜心研究宗教的人。
成长与信仰
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
信仰与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为信仰范畴,心理治疗要先了解患者的信仰(包括其意识和潜意识中的)
人的信仰都来自其文化环境、家庭环境,世界是大宇宙、家庭是小宇宙,父母对其影响很大,不仅在语言还在于处事方式等
信仰与现实存在对立,需要不断学习、更新世界观,避免出现移情现象让过时地图阻碍心智成长
科学与信仰
心智的成熟是从小宇宙到大宇宙的过程,需要克服惰性,不断求知、学习进步、增加认知、扩充眼界、涉足新领域、摆脱旧的不合时宜的地图,才能使心智不断成熟
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保持怀疑、挑战和检验,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以科学的信仰替代错误的地图、更新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关生存的意义、目的与死亡的问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与挑战的意识。
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心智的成熟
科学的信条,真实、观察、知识、怀疑、经验,科学是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
科学更加睿智和务实,也更接近人类和世界的本质,是更好的信仰,但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笃信上帝、教条主义的害处。
从凯西、马西娅、特德的案例看盲目迷信宗教、教条主义,和失去信仰两种情况导致的严重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和质疑、建立自己的信仰对事物保持激情,要不仅关注黑暗也要关注光明,研究生存与死亡、创造与毁灭的奥秘
婴儿与洗澡水
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一律排斥和摒弃与画地为牢教条主义都要不得,要采取怀疑态度批判和接受
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获取的元素
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
心理上给自己设置限制导致管窥症会选择性失明,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感受身边处处存在的奇迹。
恩典
健康的奇迹
恩典普遍存在且一定程度可被预测,因无法解释而被归为奇迹
很多疾病可查病因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不生病保持健康的原因
心理疾病、生理疾病、意外事故有时用本能、抵抗力、免疫力等无法解释
潜意识的奇迹
潜意识内涵丰富,但被人所知甚少,极神秘,如杂念、梦的解析给人带来的启示
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层面的一种现象,或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不经意的流露或行动,往往是受压抑的一种自然流露,既包括消极、也包含积极的东西,但确实客观而真实的;不经意流露的是刻意隐瞒的东西,隐瞒的可能就是自己(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为此,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潜意识更睿智,似乎存储着所有知识,可能遗传继承,属于集体潜意识
好运的奇迹
心灵感应、同步原理、巧合偶然等带来奇迹,带来好处比坏处多
好运是一种天赋、需要个人去把握(意识到)
恩典的定义
- 滋养生命
- 未完全或完全不为人了解
- 普遍存在
- 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进化的奇迹
熵(自然法则)<——>爱(反自然);自尊自爱、接受自律,抵抗熵,长久的进步
开始与结束
上帝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克服懒惰、承担责任、不停追求
我们不能通过回避问题来得到答案
假设上帝存在,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使自己成为上帝,上帝既是推动力、又是进化目标
熵与原罪
懒惰是内心的原罪,是阻碍心智成熟的熵的力量
懒惰与爱是对立的,有时懒惰来自于恐惧、害怕承担责任,而恐惧的基础又往往是懒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健康的自己、一个病态的自己,我们需要自我反省,觉察到自己的懒惰
邪恶的问题
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意识的进化
观察、认知,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经由爱、包容和关怀,接近自己内心的上帝,经常反思,让意识与潜意识达成一致
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个体意识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天人合一:在潜意识树根基础上,让意识开花结果,呈现出上帝的生命形式(神性的自我)
力量的本质
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意识的力量、决定的力量、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
强大的力量会带来恐惧、痛苦、和孤独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洞悉世界的本质,认清世界和自己的关系,需要经受痛苦,才能走向真理(意识的防卫机制、自由恐惧症)
症状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也是治疗的开端,需要正视症状、接受这种提醒,面对承担这种责任。
对恩典的抗拒
一个人的成长意愿很重要,婴幼儿、童年、青春期,都需要父母的爱
克服恐惧/惰性,接纳
|
潜意识(或其他的爱、无法了解的渠道)——>恩典(接纳)——>**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父母的爱
|
自律
|
心智的不断成熟、心灵的不断成长
|
接近心中的上帝
迎接恩典降临
接纳恩典,把握方向,坚持前行,去赢得人生的好运。好运不单纯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后天习得的本领。
把自己的心田耕耘成一方沃土,让恩典的种子能够茁壮成长。遵循自律原则,心中充满爱。既追求又不刻意追求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自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
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去和独立的精神。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上帝的境界。
我们在哪儿,哪儿就是宇宙的中心。时空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可以通过时空前行。路已经摆在那里,一步步往前走则是我们的事。
精彩语句
-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荣格、阿德勒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势,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 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永远停滞不前。
- 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 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富兰克林: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用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
- 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 父母需要保持敏感,了解孩子的需要,主动投入爱、时间精力,甚至是承受痛苦。这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
-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的越多,则越要编造更过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的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 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 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
- 人要不断学习生存,也要不断学习死亡
-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丝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