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喜欢风筝。
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可能是没放过没有那种成就感的缘故?
总之——觉得这是春天最没有活力的东西。春天好看的东西太多了:花开得一天一个样子,叶和草也长得一天一个样子。连最普通不过的麻雀也眉目传情自带灵气。
风筝却总给我一种悲哀的感觉。
它的命运全在别人手里。依靠风才能飞起来,飞得再高也免不了被打落回原点的命运。偶尔挣脱而去,也是凭风乐意吹到哪儿算哪儿。可能是山也可能是海,可能是某棵树的枝头也可能是某个人家的房顶,全凭风高兴。
自己出不去自己也回不来,逆来顺受对一切都无能为力。飘飘摇摇脚下无根,没风提携就只会摔跟斗了。云还能在风里聚聚散散变点小花样,它也只能是艳羡的份。
以前人们写作文喜欢借此抒发一下理想豪情,但把希望比喻成一只风筝,还是觉得太假太空太矫情。
家乡有句俗话,对没有把握的事说成是还在云彩眼里——指事情还没有影子。我想来想去觉得说得太象风筝了。
宋代寇准曾有诗云“碧落秋方净,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明徐渭“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曹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能把命运寄托在风身上,怎么说都有点悲哀,那活得简直就是一个影子了。
家乡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我自觉我的不喜欢似乎有点太另类,但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也就无法违心地说随话唱赞歌。
在读到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风筝的人》之前,不知道阿富汗也有放风筝的习俗。书中原本两个好朋友的友谊因为一些民族偏见和人物性格的缺陷受到致命的伤害。加上国家和家庭的灾难,在那场风筝比赛之后,每个人的命运都带上了悲剧色彩。在书中做为象征意义的风筝,让人心里更泛起了丝丝凉意。
就象一位朋友说的,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哈桑生来并不欠阿米尔什么,别以为他的付出只是与生俱来的地位和奴性身份决定的,不是,那是因为善良。他很优秀,他有很多机会使自己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在很多方面,他都有能力轻易地胜过阿米尔,但是他放弃了,为了成就朋友他心甘情愿。他把阿米尔的一切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不是一个恋人之间的海誓山盟,是愿用一生以命相托的珍贵友情。
如果生活可以从头再来,我想阿米尔不会非要追到那只风筝吧,他也不会胆怯懦弱到让哈桑再独自面对一场暴力,让以后的自己屡屡经受良心的拷问,然后,用自己整个的一生来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这代价太沉重。
为你,千千万万遍。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很多遍,也因为自己的每个行为都有一个只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