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研修,选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枫桥夜泊》的录像课,想学学这位大家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师生精妙的演绎,仿佛带我穿越到千年前那个孤寂的秋夜,于是七十多分钟的课,我反复观看了两遍。又从《诗意语文课谱》里找到这一课的教学实录,细细地研读了一番。
对《枫桥夜泊》教学的设计理念,王老师超越了“文字”与“文学”,而是站在“文化”的层面进行了解读和演绎,堪称课堂教学艺术的精品。在我看来,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教学细节 ,王老师无一不是精雕细琢。
以钟声文化的时间传承为纵轴。
流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世祯
几度经过忆张继,
乌啼月落又钟声。
——【明】高启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
王老师突破以往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更为开阔的时空背景下,逆时间而上,以呈现历代诗人的含“钟声”的诗句进行切入,引起学生的追问: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为什么唯有寒山寺的钟声永远不变?更为精巧之处,是结课时的顺时间而下,依次呈现以上诗句,在穿越千年的钟声回响中,学生还有我这观课者,被经典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所深深感染。仿佛回到原点,但此原点非彼原点也,体悟和情感已得到升华!
以钟声文化的意象为横轴。
诗歌的意象,融合了人们的文化体验与生命感悟。在《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等一连串的意象,无一不引起诗人的“愁眠”,但不足以留下千年不朽的记忆。而只有“钟声”被张继最先发现并赋予了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一意象便在文化时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引发后人的精神共鸣。在引领学生对“钟声”这一文化意象的体悟上,王老师做足了功课:创设情境听钟声、让学生化为钟声对话张继、在“明月”与“钟声”的对比中,彰显“钟声”这一意象的独创性以及极富诗意的文化内涵。
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
王老师文化内涵之深厚、气质谈吐之儒雅、语言表达之丰富、吟哦诗句之韵味,整个人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他以语言创设情境的功力非同一般,在加之空灵的音乐、教学细节恰切的处理,轻而易举便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再穿越时空,化成成年的自己,有朝一日来到寒山寺外,听着夜半钟声孤枕难眠……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就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