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二十来年前,父亲夏天喜欢喝啤酒。为了省点钱,父亲总是在去黄田畈赶集回来路经吴宅时,从一家烟酒副食店买整箱啤酒,用自行车驮回家。
母亲是吴宅的,因此吴宅人父亲大部分都很熟,跟开店的老板利乾也是如此。有一次老板对父亲说:“你这样用自行车驮不方便,又累又不安全,你们村里喝啤酒饮料的也不少,我在你家设个点,啤酒饮料我给你运来,你不但不用自己来驮,还可赚点零花钱。”
因家在校旁,又是村到学校的大路边,父亲很早就有过开店的想法,但因我们村子太小,邻村的代销店就在学校门口,离我家不过百米,当时政府不肯批。老板这一提议,父亲求之不得,忙欣然应允。
我家的房子面朝西南,三间二层正屋外加一个楼梯间,楼梯间在南,往北依次是厨房,再是中央间(即客厅),北边那间与一个堂叔家相邻,以前是我们的卧室,后来我们搬到楼上,就一直闲置着。
父亲回来后,下午就清理了北间。第二天,利乾老板就当真将货运来了,圆了父亲之前的开店梦。
父亲的店没有柜台,也没有招牌,更没执照,卖的东西也就简单的几样,除了啤酒饮料,顺带了袋装的盐、料酒、白酒,还有打火机、扑克。
父亲人缘好,能说会道,很快村里人就知道我家有东西卖了,如有需要,便会来找父亲。
父亲生性节约,每月有精减下放的补助,再加上我给一些,根本不缺钱,卖这些东西一个月也赚不了多少,但开了店每天有事做有念想,一天虽然只有几毛到几块的收入,这却是他乐趣所在。
而且父亲喜欢热闹,喜欢与人谈天说地,开了这不算店的店后,邮递员也将村里的报纸信件全放在我家,来买东西的,来看报拿信件的,还有和父亲打打牌的,人来人往,让父亲每天开开心心,真正过上了老有所乐的生活。
那时父母身体还好,我回去的次数相对较少,长的时候一个月才回去一次。父亲有时会让我回家经过吴宅时,顺道给他带些已卖完的货。
父亲会跟如数家珍似的,报他卖一箱啤酒、卖一瓶饮料、一包盐、一把打火机等能赚多少钱。也会告诉我们做成的“大生意”:谁的女儿中秋回来看父母,一下买了五箱啤酒,一箱可乐;谁隔几天就要喝掉一箱啤酒;谁家里日夜有牌局,要去了两箱扑克……
不过开店也会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父亲开了店后,父亲这有的东西,村里人就不会多走百来米到学校门口邻村人开的代销店买,拦截了他家的生意。也不知是不是他家去举报,反正后来镇上来人了,不过也只是看了看,也没要求父亲办执照和交税。
另外有一次父亲收进了一张一百元的假币,要很多东西白卖了,让他心疼郁闷了好久,后来好一段时都不敢收一百元的,人家拿一百元来找,情愿让人家先欠着,到有零钱时再来付。后来父亲买了一支验钞笔,又学习了一些鉴别假钞的基本方法后才敢再收。
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好转,村里买上小车的人家渐渐增多,开车十来分钟就可到镇上走个来回,越来越多的人家去赶集时把啤酒饮料买了,父亲的生意也淡了些。
加上年纪大了,特别是经受几次意外事故后,父亲也感到脑子越来越不好使,有时找错钱,有时记差了账,便想歇了。
但母亲舍不得关,她认为虽然钱赚得不多,可相对于做手工省力气多了。当然,有手工活时,父母并不因此不做。
就这样,小店以母亲为主又开了几年,后来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导致一腿跛行,在我多次反对下,终于停止了经营。
开小店的这十多年,应该是父亲一生中最幸福安宁的时光。
其时,我和两个妹妹都早已成家,父亲和母亲身体也还康健,不再耕种责任田,不用起早摸黑去田里劳作,衣食无忧,有钱花,常常买点鸡鸭鱼肉,日日两餐小酒,闲时种种菜,聊聊天,打打牌,可说得上是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