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太湖东岸和京杭运河一路向北,进入了苏州地界。几年来,我对最想去的城市有一份自己的排名,第一名是西安,第二名就是苏州。这种特殊情怀,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姓氏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是对千百年来江南的想象。这里就是姑苏。
下了车,安顿好,就急匆匆地开路了。顺着人民路北插直奔北塔报恩寺,在这一片区域内分布着不少园林和博物馆,按着路线走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北塔报恩寺是三国时期所建,是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后在明清时期重建。无甚特色。
从报恩寺南门的小路向东走,处身于苏州老城之中,街两旁的小店有吃有喝,还有小纪念品卖。走过一段路程,就会“豁然开朗”,一片传统建筑和现代艺术结合的园区,这里是苏州博物馆,此馆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在此馆后面,便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也是我在苏州的第一个主要目的地。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明代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一气之下”弄的大园子,取名拙政,我想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政治手段挺拙计的。不过算是官场失意,宅场得意了。相比颐和园、避暑山庄这种北方皇家园林的庄重大气,江南私家园林造景更自由,设计更轻灵细腻,毕竟只为了自己住着舒服。
从拙政园出来,过了桥向南走,就能到达第二处园林景点,狮子林。
这处被评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占地面积要比拙政园小得多。
江南园林的水、荷、亭、榭巧妙的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一组“小江山”,或者说是立体感十足的山水画。成为了江南民居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以及绝佳代表。
古人靠想象力取胜,造园多为会意。就像盆景一样,园林就是微缩九州。将天下的名山大川、自己心目中的自然观感以及典史古籍中的山水形制做成“盆景”,围成一个小天地,在这里实现“天人合一”的愿望。
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棵树,每一处房,每一潭水,每一个名字,都是主人以山水寓三观的表现。
窗外即山林,窗框即画框,步入窗中景即为山水画中人。
窗中带画,水中瀛洲,叠石名山,月门隔世,树作灵气,组合起来就是小世界。
园林主人在这里或寻山问水,或探仙引气,或田边小酌。可以说,园林就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实体表现。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的过程中,可以跟随贾政、贾宝玉等一干人的游览互动,了解古人建造园林的具体思路。
出了狮子林再向南,就到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此时夜色正临。漫步在平江路上,看着人来人往,听着本地人一口“酥软”的吴侬软语,嗅着街边小店的小吃,不时传来一阵“苏州弹唱”,可以让一天的劳顿放松,惬意十足。
第二天一早,直奔城西寒山寺,这里是儿时的梦想。
就像小时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对桂林的憧憬,学《论雷峰的塔倒掉》时盼着去杭州一样,学到《枫桥夜泊》时寄托着同样的愿望。多少次幻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的情景。如今物也非人也非,仍能找到满满的情怀。钟声,客船,枫桥这些元素还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张继“愁眠”于“月落乌啼”之时,怎曾想自己的一首“公路诗”会传遍大江南北,遗芳千年,引得无数后来人在吟诵时默默地向往。
复建的寒山寺普明塔,这种仿唐建筑是一大亮点,沉稳庄重的短梁飞檐,淡雅朴素的瓦墙颜色,对我来说就算是满苏州城的园林也被它比下去,因为这是一种盛唐气象。
在寒山寺,冲着诗来看之外,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好东西。唐伯虎、文征明等人的碑刻之类的古迹非常多。
寒山寺的西侧是枫桥景区,建在沙洲之上。在北边的“惊虹渡”可以一览京杭运河,还有漕运博物馆,看看京杭运河的前生今世。
出寒山寺向东两公里左右,有西园寺和留园两处景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去了留园。
该园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苏州的景点有售卖景区小地图,里面有游览线路图和背景介绍,不用的时候可以折收起来,制作得很精美,可以收藏。
从留园出来,如果脚力正盛可步行向北2公里左右,如果太累,也可以打车。目的地则是游览苏州的重中之重——虎丘。
如果说寒山寺看的是情怀,园林看的是秀丽,那虎丘真真儿是看惊喜。相传虎丘为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之爹)葬地,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步步是古迹,处处有历史。
方圆不大,海拔不高的小“土包”上,聚集着千年古刹、庙会小食、远眺苏州平台、历代名人石刻、古迹、传说故地、园林、盆景陈列等景观。苏轼、白居易、颜真卿、孙子、吴王阖闾、王羲之、米芾、康熙等均在此留下印记。那些古代诗人和书法家的石刻与古迹、传说混杂在一起,在千人石、试剑石、剑池上回响,在耸立千年的斜塔下,静静地等候着每一个来此游玩、寻古之人。
试剑石,一传吴王阖闾试斩莫邪剑;二传秦始皇试斩鱼肠剑。“试剑石”三字石刻为北宋吕升卿所书,右侧有一石碣,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虎丘中心有一处超大的自然石台,上面可容纳千人,传晋代高僧至此传道,有千人在此听经,故名千人石。这里也是虎丘众多石刻中的一处,在“生公讲台”上,历朝历代名人名仕均在此留下印记。“千人坐”为明代胡缵宗所书。右侧篆刻“生公讲台”为北宋蔡忠惠所书。
“虎丘剑池”是虎丘最著名的时刻,其中“剑池”为书法大家唐代颜真卿所书,“虎丘”为明代马之骏补刻。
剑池,是虎丘最神秘的地方,据传剑池下方就是吴王阖闾所葬之处,剑池又是因秦始皇、孙权凿墓寻宝所致,因为此处存放吴王阖闾所爱宝剑。剑池四周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数不胜数,“剑池”二字刻于清代咸丰年间,“高山流水”刻于光绪年间。
虎丘塔,在虎丘小山之上,此地也是吴王阖闾传说的下葬地。虎丘塔建成于北宋年间,七级八面。最为引人注意的是,此塔是一座斜塔,顶部偏离中心2米左右。
从虎丘出来,从其东南边进入一条沿江小巷,是为山塘街,苏州城“七里山塘”之景观就从此启程。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为强化苏州水利交通,组织挖了这条从虎丘到阊门的小河,名为山塘河。
山塘街与乌镇景色相似,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山塘街的时间印记更重一些。与苏州另一处文化街平江路相比,又更具古韵。七里山塘的桥也是独具风韵,十多座桥将河流两岸相连,再望,“回首烟波十四桥”。
山塘街吸引我的另一个方面是此地和《红楼梦》的关系。书中第一回就写道:“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姑苏城就是苏州,阊门就是山塘街东南尽头的古苏州城的一个城门,而这十里长街说的就是这“七里山塘”。山塘街中的普福禅寺,音似“葫芦”,许是书中“葫芦庙”的原型。徘徊在普福禅寺山门之外,赖头和尚、陂脚道人、甄士隐、贾雨村、小沙弥一干人等便会浮现在脑海中。
第三天是在苏州的最后一天,选择在这最后一天游览苏州观前街。苏州是一个不会让旅行者失望的地方。在玄妙观,好心的道长应请求撩开遮帘,让我看了一眼老君像。此像为吴道子绘,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慕名而来,能一饱眼福,实为幸事。玄妙玄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座西晋古观,在苏州香火却比佛寺更旺,不仅有珍贵的古迹和传说,更是带动了周边的商业,使得观前街成为了苏州的中心。
最后的行程,远的来不及,只好在市区转转,在沧浪亭、可园、苏州文庙逗留了最后的姑苏时光。
苏州文庙,北宋范仲淹创建,如今成为孔庙和碑刻博物馆,1000多历代碑刻着实为一场视觉盛宴。
最让人激动的是,在这里看到了极为珍贵的苏州宋代四石刻《地理图》《平江图》《帝王绍运图》《天文图》。《地理图》是距今700多年的中国地图。《平江图》是宋代的苏州平面图,看了之后再回想在苏州大街小巷穿行的几日,有种穿越感。《帝王绍运图》是一幅帝王世系图,起自黄帝终至南宋理宗。《天文图》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体现,石刻三垣二十八星宿,州国分野十二次,星汉标注刻画非常细致。
10月7日晚,途径上海返乡。
夜游外滩,看着经济发展的象征,圆月恰升摩天大厦正中,颇有些“日新月异”之感。
江南之旅就这样急匆匆结束了。一路下来,个人感觉喜爱苏州胜于杭州,所以给这趟旅行起了名字叫“姑苏行”,但苏杭苏杭,分开谈就没意思了。
其实这里除了水,没有什么特殊的自然风光,但这里胜在人文风情,一路游下来,越发留恋,可能某一天再读到描写江南的诗词时,会突然想起这些景色,细细回味起来。
“游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愿老去时,可以在此度过晚年。
回来后不过几月,年冬将尽之时,忽闻江南有雪,让我不断想起在江南度过的那几天,不怪人讲忆江南。
湖石砚,云浸小楼台。一夜冬风重描色,行笔晕墨尽留白。亭外隐尘埃。
如梦忆,竹密任窗裁。流红泄绿荷藕浅,横桥竖楫水鸭呆。梅子无人摘。
再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