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两性关系
>> 两性关系是家庭的基础,让传承生命成为可能。
第一节 爱,从两性关系开始
>> 家庭系统排列所说的爱专指人间最具体、最淳朴、最实在的可以传承生命的亲人之间的爱,是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亲子之爱、两性之爱。
两性关系是家庭的基础,让传承生命成为可能。两性关系先于亲子关系,没有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就无从谈起。
>> 孩子学习平等地对待其他人,第一个学习对象就是父母。父母,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不论从身体、情绪、思想、性格、习惯都不一样的人是如何相处的,是孩子学习处理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模仿对象。
>> 两性关系也是家庭关系中唯一可以选择的关系。我们选择不了父母,选择不了兄弟姐妹,也选择不了孩子。但你能选择你爱的人、结婚的对象,结婚了,也可以选择离婚。
第二节 两性关系的三大动力
>> 两性(夫妻)关系追求的当然是幸福快乐。系统排列的基本理论认为,想达到这个目的,要符合整体、平衡、秩序三大动力原则。
>> 男女双方如果形成一个系统,就受系统三大动力的影响。这三大动力是整体、平衡、次序。在两性关系中:整体是指两人成为伴侣关系的条件,比如两人是否有性关系、有孩子等;平衡是指两人相互之间的付出与接受的交流关系,维持自我和界限;次序是指两人是否能平等、对等、互补。两性关系先要有整体,才有平衡和次序。例如两人确认关系后,一方对另一方付出爱,另一方就有平衡的动力,也要付出爱。同时这种关系是男女平等的爱,并不是一方依赖另一方的亲子式关系。
>> 维系两性关系的,不是靠某种纯粹的情感,而是实实在在的“连结”——让两性之间关系更加黏合、更加难以割舍的,是建立在生命本身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元素,不是情,而是性。
>> 两性关系是亲密关系中唯一平等、对称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两性关系要幸福快乐,相互之间的付出和接受须遵循基本对等的原则。在男人与女人的长期相处中,双方都愿意给予对方爱、性、尊重、信任、支持、关怀、照顾等,同时也能接受到对方给予的这些,这样的两性相处才能够达成平衡。
>> 维护幸福的两性关系,就更需要彼此付出与接受之间的平衡。而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真正能维系男女之间关系的,彼此间最必要、最重要、最想要的东西,都得发自内心,自己去做,无法假手于人的。
身份的确定,你是你伴侣的男人(女人)吗?
爱,你能发自真心地去爱对方吗?
性,你能让对方碰你的身体,享受性爱吗?
这三点是两性之间最基本的需求和维系力量,通常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是两性关系能否和谐的润滑剂,它们都处于精神心理层面,包括尊重、信任、理解、肯定、亲密、温暖、包容、支持等,这些对外人来讲往往是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男女都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很多还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要靠两个人用心去感受,但这些东西也都无法外包,无法借助外力,只能自己去做。
>> 两性之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相互了解对方的需求,相互满足(给予)对方的需求。
>> 在我们最亲近的关系中,至少划分成为五个空间让家庭成员进驻其中,包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伴侣、孩子等。
>> 心灵空间理论的一个重点是,每个空间都要被填充,这是人的自然需求。如果哪个位置空缺,必然会有其他填充者进驻,比如自己的伴侣空间空了,自己的老婆不是自己的女人,那么其他女人就很可能乘虚而入,占据这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