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香飘漫天花似雪。花似雪,年年如是,情怀有别。
出租屋前的那棵洋槐树开花了,一串串洁白的花儿点缀在绿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沁人肺腑的清香。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这清新的气息,细细地品味着、慢慢地享受着,恍惚间又回到了故乡,徜徉在那槐花飘香的乡间小路上。
记忆中的故乡有许多种树木,尤其榆树、洋槐树最多。房前屋后的空地全被它们侵占了。老的、小的、粗的、细的,密密麻麻,杂乱无章。这两种树木的繁殖力特强,每年都有新生命的加入,更重要的原因我想还是植树人的用心良苦吧!
每年春天一到,小村里的人们就 整日沐浴着各种花的清香。出入在绿色掩映的树丛中。
从前的农村人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追求的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每天能填饱肚子就行。然而遇上荒年,就连这样的愿望也很难满足。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田地里的野菜、树上的嫩嫩榆钱、香甜的槐花就成了乡亲们度荒充饥的口粮。真是瓜菜半年粮呀!
各种青蒿、花、菜。在不同的年代赋予人们的情怀是不同的。现代的人们是吃时令、吃新鲜、吃健康,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只是为了填饱肚皮,为了活命。因此我对洋槐花有着特殊的情感,并不只是因为它花香四溢,洁白美丽。
槐花有N种吃法:如槐花鸡蛋油饼、槐花炒蛋、槐花肉包……这些对于那时的人们是遥不可及的,只能是想想罢了。而蒸槐花则是最现实、最实惠的吃法——把槐花洗净沥干水份,拌上少许食盐、玉米面(白面最好)上锅蒸熟,用蒜泥拌一下就可以了。如能再淋上一些芝蔴香油那味道就更好了。但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做的“槐花小鱼面片汤”(自己命名)了。
记得有一年槐花开的季节,我生了病。一连几天忽冷忽热,什么东西也不想吃,母亲很作急。为了能让我早点好起来,就做了槐花面片汤给我吃。
选半开的槐花,清水洗净,沥去水份。用地瓜粉拌均匀备用,把锅烧热、放油、葱姜炝锅。再把拌好的槐花放入锅中煎至微黄,然后放入做好的面片汤中煮熟即可。
那滑滑的、黄中透白、白中带绿的槐花,如同一条条小鱼,吃到嘴里倾刻间打开了我的所有味蕾。鲜香味道使我欲罢不能,多日的病痛也随着满身的汗水早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结婚以后,也曾经让妻子做了几次,不知什么原因却总没有母亲做的味道好。
槐花的一年一度开放,花期的短暂,使我常常抱怨大自然的吝啬。为了能经常吃到槐花,在那个没有保鲜设备的年代,就只有贮存干槐花了。
把新鲜的槐花用开水汆一下,迅速捞起,然后晒干就可以了。干槐花也有多种吃法,最好吃的就是白面猪油渣槐花干菜包。可惜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槐花的惹人喜爱不仅在于它的食用性,还在于它的欣赏性。
你看,那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的槐花,洁白如雪,点缀在绿叶之间,多么美丽。散步在槐树林间,嗅着这幽香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名利皆忘。
我喜爱槐花,它不仅能充饥果腹,更能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