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懂得,是理解包容,是相知相惜,是生命中的脉脉温情,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懂得,比爱更珍贵,更难得。
民国时期留下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比如钱钟书和杨绛的心心相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志同道合,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昙花一现……
然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千。他们的爱情千回百转,看似才子佳人的最佳组合,实则一生纠葛不断。直到沈从文去世,两人都没有完全达成和解。
张兆和在《从文家书》后记中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是幸福还是不幸?”
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两个相互不懂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一场错误。
01
一千封情书,赢得芳心
20世纪的苏州风光旖旎,繁华富庶。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四姐妹,娶了哪一个就会幸福一辈子。
张兆和在张家四姐妹中排行第三。她家世显赫,曾祖父张树声历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父亲张武龄既是教育家,又是富商,拥有万顷良田,但富而不奢。
张兆和聪明美丽,气质如兰,亭亭玉立。她的皮肤有点黑,被人称为黑珍珠。她就读中国公学,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擅长体育,18岁在学校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还是女子篮球队队长。
她是学校校花级别的人物,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却不愿理睬。而她没有想到,一位老师竟然也追求他,并且一追就是四年。
这位老师就是沈从文。他家境贫寒,是一名北漂青年,凭借文学天赋进入了文人的圈子。27岁时,他受到胡适邀请,到上海中国公学教书。沈从文的名声引来众多学生听课。
当他看到那么多学生时,非常紧张,仅用十分钟讲完一节课,在黑板上写下“见你们人多,我怕了”,然后快步走出教室。学生们哄堂大笑,张兆和就在这群学生之中。
后来在讲课之余,沈从文接触到张兆和,并且一见钟情。他第一次给她写情书:“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张兆和收到过许多情书,从不回复。她的二姐把那些追求他的人比喻成青蛙,并且编号,沈从文被编为青蛙13号。见张兆和不回信,沈从文加大攻势,闹得全校皆知。
1929年开始,在半年内,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情书。而张兆和对沈从文没有感觉,不愿搭理。沈从文以为,沉默不是反对,而是默许。他的信越来越大胆炙热,并且软硬兼施,直言如果不答应就要自杀云云。
有一次,沈从文写道“我不仅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张兆和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羞辱,便一气之下拿着信冲进校长胡适的办公室,请胡适为自己做主。
没想到胡适对沈从文大加赞赏,并说道:“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一脸严肃地说:“我也是顽固地不爱他。”此后,胡适劝沈从文放弃追求张兆和,他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而沈从文早已为爱疯狂。他固执地相信,他的才华一定能打动张兆和。他写了四年情书,累计起来有厚厚的一大摞。
俗话说,烈女怕缠郎。渐渐地,张兆和有所松动。她觉得他坚持这么长时间写信挺难得,而且每封信都很优美,“我的生命等于芦苇,爱你的心希望如磐石……”出于同情和感动,张兆和生出了一丝爱意。沈从文写下近1000封情书,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
1933年9月,两人走进婚姻殿堂。在婚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如胶似漆,相互昵称为“三三”“二哥”。
1934年,沈从文回乡探望生病的母亲,临行前两人约定每天写信。张兆和在信中担心沈从文单薄的身体,能否承受一路的舟车劳顿。沈从文回信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她。
两个人尽情地品尝爱情的甜酒。这段时间,沈从文创作了《边城》,主人公翠翠的原型就是张兆和。从何时开始,这杯甜酒变得苦涩呢?
02
浪漫不敌人间烟火
如果说爱情是风花雪月的浪漫,那婚姻就是人间烟火的现实。张爱玲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这些琐事上,并不是长久的爱情。”
沈从文迎娶张兆和时,主动提出不要嫁妆。张兆和猜想丈夫是清高的,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结婚时,两人的婚礼极其简单。新房内四壁空空,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张兆和带来的一本王羲之字帖。
虽然张兆和过去吃喝有佣人伺候,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她很快适应了婚后清贫而劳累的生活。她学会做饭,沈从文的许多朋友和学生都吃过张兆和做的饭,夸奖她做得好吃。她料理家务也很麻利,把小小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然而两人的矛盾,随着儿子的出生和家庭琐事的增加愈来愈多。大儿子出生后,张兆和整天忙里忙外,操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她觉得盘头发太费时间,索性剪了短头发。她忽视了自己的形象,也没有时间跟沈从文花前月下。
沈从文不高兴,多次在她耳边絮絮叨叨:“你要留长发、穿高跟鞋,穿好一点的衣服。”张兆和充耳不闻。其实并不是张兆和不想注意形象,实在是她分身无术。
一个美丽的仙女落到世俗的尘埃中,不可能做到不沾染灰尘。张兆和既要抚养孩子,又要操持家务,而沈从文也不会做家务。漂亮的仙女在繁杂的俗世,也会变成黄脸婆。
沈从文说:“她的手竟然满是油污,衣服上有孩子吐的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到了沈从文这里就觉得不可思议。沈从文不仅不怜惜妻子的辛劳,反而觉得妻子邋遢。他不理解婚前妻子那么美丽迷人,婚后不久怎么就变了样呢?
这源于沈从文只是个单纯的文人,只懂风花雪月的浪漫,而不懂现实的生活。他希望妻子像林徽因一样,保持优雅的形象。他却没有想到梁思成丰厚的家底和对妻子的爱护。如果张兆和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绝不会为诸多的家庭琐事亲自操劳。
风情浪漫与柴米油盐本来就相矛盾。沈从文只看到了妻子的变化,却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
两人价值观不同,也引发了诸多矛盾。沈从文极好面子,动不动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也喜欢在外应酬。有时他挣了一笔钱,就拿去买古董,家中经济状况一直拮据。
张兆和在一封写给沈从文的信中说:“我不喜欢打肿脸装面子外面光鲜,这三四年来我为你装面子很苦……我们的情形,能过怎样的日子就过怎样的日子。”
而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信,依旧是倾诉自己的感情:“我离开你,便容易把生活转入一种病态,便终日飘飘荡荡,不知所归。”她操心柴米油盐,他只沉迷感情。
一个是积极的现实主义者,一个是浪漫理想主义的文人。沈从文的爱是浪漫的,他的爱不能落到现实生活中。他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张兆和持家的辛苦。而张兆和不懂沈从文的情感需要,也不愿意配合他的浪漫。
他们两人就像一首歌中所唱,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03
恩怨纠缠,悲剧散场
命运的红线,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拴在一起。这根情丝剪不断,理还乱。
张兆和在婚姻中满腹委屈,对沈从文诸多指责。沈从文得不到张兆和的欣赏,也是郁郁寡欢。
1935年,沈从文在总理府认识了一个叫高青子的女青年,高青子对沈从文崇拜仰慕。沈从文的情感得到了满足,他们俩走得很近。张兆和得知两人的暧昧关系后,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到娘家。
在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极力劝导下,沈从文与高青子断了联系。沈从文写了多封信向妻子道歉,才哄好妻子,但是张兆和内心的裂痕却无法消除。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沈从文一个人南下,张兆和执意和两个孩子留在北平。沈从文到西南联大任教,高清子也到西南联大图书馆工作,两人旧情复燃。一时间,满城风雨。
当张兆和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的心彻底碎了。这些年,她为这个家、为孩子付出太多,为沈从文承受了太多了责任和重担,但换来的却是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她虽然痛苦不堪,但还是选择坚强地生活。
也许是为了熄灭流言,也许是想回归家庭,1938年,沈从文写信强烈要求张兆和到昆明。张兆和带着两个儿子,一路颠簸,走了三个月,终于到达西南联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张兆和不愿意与沈从文住在一起,而在另一处居住。
张兆和的到来,让高青子看清了沈从文不可能离婚的现实。她主动离职嫁人,沈从文八年的出轨告一段落。
沈从文彻底回归家庭,但张兆和并没有原谅丈夫。八年的出轨,给张兆和带来了多大伤害,也许只有她本人知晓。她不愿向人倾诉,独自吞下痛苦,尘封在心底。从此,她对沈从文冷若冰霜,很长时间两人处于分居状态。
解放战争时期,沈从文被批判成文化反动分子,饱受羞辱。他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张兆和的任何安慰,在恐惧迷茫中患上了忧郁症。1949年,他自杀未遂,被送往精神病院。这之后,沈从文情绪逐渐平稳,出了精神病院。
为了挽回张兆和,沈从文改变自己,去北平历史博物馆做普通员工。他除了一心研究文物之外,用心与妻子相处。沈从文晚年身体不好,张兆和陪在他身边,全心照顾他,直至他去世。
1988年,沈从文在弥留之际,拉着张兆和的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这一句歉疚也许伴随着他半生,始终无法释怀。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致力于整理他的文稿。她说:“真正懂他的为人,懂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文稿的现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真正懂他时,可惜他已经走了。
沈从文爱张兆和吗?毫无疑问是爱的。他对她说:“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他为她写下1000多封情书,却不懂张兆和要的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张兆和爱沈从文吗?她因为沈从文的炽烈情书感动而爱上他,但是她不理解他,不懂他内心渴望的灵魂交流。
他们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做自己,没有了解对方,懂得对方。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情书,终究抵不过三观不合,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苏格拉底说:“最热烈的恋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好的爱情是不费力,不需要刻意讨好、努力经营,两个人是顺其自然地舒服。
愿张兆和、沈从文来生各自遇到对的人,再无遗憾。
作者: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