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自我认知
目标决定了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地,而我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知则决定了我们将为自己制定怎样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我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持把事情做好,那我将更有信心制定稍具挑战性的目标。但如果我相信事情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运气而不是规律,或者我相信事情的成败取决于某种自己缺乏的天赋,那么我可能就不会努力的尝试。
目标与需求
心理学热衷于研究人的需求,被心理学研究者广泛认可的”自我决定理论“中阐述了三中人类天生的,最基本的需求: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满足自主权,关联感和胜任力的需求,我们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这三种需求与我们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都息息相关。
1 关联感是一种爱和被爱的渴望,我们天生需要亲密关系,人际关系,需要相互关怀。这是像喝水吃饭一样的基本需求,所以我们会有培养并巩固已有的关系,结识新的朋友的目标。我们总能从这些关系中得到归属感和满足感。
有的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关联感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叹而树立的。这种目标就是表现型目标,为了证明自己而树立的目标。另一种目标是,进步型目标,更在意自己的进步。这两种的差异在于,在事情不复杂的情况下,关注自己的表现有助于带来 好成绩;在事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关注进步,会让我们更加享受这个过程,并且面对困难也更加坚韧。关注自己的进步,就会更加关注自己能改善的地方,更加专注于扩展技能,接受挑战,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2 胜任力源自能够处理好任何事情的成就感,社交,体能,情绪,艺术,组织和创造力等各个方面。胜任力意味着一种处世的自信,一种处事的控制感。那些发展技能,学新事物,个人成长的目标就源自于我们对胜任力的追求。所以,设定合理而现实的目标然后实现,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解决,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胜任力。
3 自主权是关系选择和组织自己人生经历的自由。当我们在做自己选择的事情,将会激发一种特殊的内在动力,我们更加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觉得一切更有趣味。在困难面前也更加坚韧。自主的感觉可以被创造出来,即使任务本身是规定的,但只要在与任务相关的事情上,我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我们也更有积极性去完成任务。比如,我的工作任务包括做单板的白盒测试这项任务。这个任务本身有些繁琐,无聊,但是我在完成白盒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任务的计划,可以选择去了解板子的功能原理。通过自己创造自主选择的感觉,可以让任务的完成过程变得更加有意思。
如何尽可能地实现目标?
1 目标具体化。
详细具体的目标比抽象笼统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我的目标是减肥,那么我给自己定下一个月瘦十斤的目标,比“瘦下来"这个目标更有可能减肥成功。抽象的,不明确的目标使我更容易向诱惑妥协,因为我始终处于一个中间地带。我可以告诉自己这这月已经节食一周了,我已经很努力了,不然就放纵一次吧。而明确的目标给我划定了一个界限,让我跟有可能对柜台里唱着歌的甜点说不。或者,如果我的目标是看完《电力电子技术》这本书,那么我遇到书中的难点时,更有可能放弃。但是如果我的目标是,通过自学《电力电子技术》完成并弄懂书中课后题,那么我更有可能迎难而上。并且,完成课后题这种目标其实也是设定了一种反馈。
2 及时了解自己的进展。
监测目标实现的情况,了解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样我们才能明确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才能更加靠近目标,才能避免盲目的努力。
比如,我的目标是一个月瘦十斤,那么每天测量我的体重有助于我衡量自己的减肥进展,可以让我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要进一步控制食量。
但有时,我们不太愿意去检测目标的进展,因为我们恐惧得到负面的反馈。负面的反馈是在所难免的,但也是必要的。只有发现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程度是否足够,我们才能更好的靠近目标。不然,我可能每天喊着的减肥的口号却成了一种心理安慰。
3 合理的利用自制力。
实现目标需要自制力,而可喜的是,自制力就像人的肌肉,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长的。在一项自制力的实验中,参与者们免费成为了健身房的会员,并获得量身设计的训练项目。在为期两个月的锻炼后,参与者在一系列自制力的测试中都有明显的提高。当然除了体育锻炼,还有很多训练方法,比如提醒自己时刻挺直腰板,用非惯用手刷牙等。
另外,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样也会产生疲劳,需要及时得到休息得到能量补充。比如,想一想那些由好几吨自制力的强人,我们自己会受到感染而更具自制力。或者给自己来一份小礼物犒劳一下自己或者看一个脱口秀视频改善一下心情。
4 避免妨碍目标实现的阻力。
饥饿,气愤,孤独,和疲惫这些都是降低自制力的陷阱,所以我们需要避免这些状态。
另外,人的行动也是具有惯性的。如果我打开了薯片,吃了两片以后,我极有可能会继续吃下去。所以,如果我想一个月减肥十斤,那么最好避免让自己暴露在惯性的诱惑下,从一开始就别买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