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三皇五帝”并不陌生,但是这三皇到底是哪三个,五帝又到底是哪五个,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现在推测,“三皇”最初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这三个氏族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治理天下。也有说“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或者伏羲、神农、女娲的。本文参考《纲鉴易知录》的划分方法,向大家介绍中国神话传说时代的开端——三皇纪。
盘古氏首出御世,开天辟地后首先出来治理天下。
之后是天皇氏,天皇氏一姓十三人,治世淡薄无为,百姓教化自成。天皇氏制定天干地支的名称,用来确定年份。天皇氏每人在世一万八千年。
地皇氏继天皇氏治理天下。地皇氏一姓十一人,确定日月星三辰,划分白天和黑夜,以三十天作为一个月。地皇氏每人在世一万八千年。
人皇氏继地皇氏治理天下。人皇氏一姓九人,观察山川形势,分成九个区域,九人各居一方。“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开始出现了政治教化、君臣关系;日常起居饮食和夫妻关系。九人一共在世四万五千六百年。
可以看出,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的主要功绩是关于天文历法,社会关系的形成与稳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一大特点——虚实相间,将实寄托于虚。按现在的眼光看,远古时期天文历法以及社会关系的形成,应该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天文历法是古人在对世界、自然的长期观察中慢慢形成的,这个形成周期可能要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几十代人。社会关系的形成与稳定,则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缓慢形成的。从原始社会的聚落,发展到农耕时代的村庄,村庄多了、密集了就会形成资源更加集中的地方——城市。每一种形式的人群聚居,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关系,背后则是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天皇氏、地皇氏和人皇氏的在世年数都以万年计,这恰好反映出这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同时将这些缓慢自然形成的天文历法、社会关系加到某几个人的头上,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帝王为本”的正统历史观。
之后是有巢氏和燧人氏。
有巢氏在树上筑巢。太古时代的人,居住在洞穴里,在荒野中活动,与万物和睦相处,没有伤害自然的想法。到后来人们智慧渐开,开始与万物对立。但是人们凭自己的身体无法战胜猛兽,于是有巢氏兴起,教人们在树上筑巢躲避猛兽。
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之后,人们仍然不懂熟食。燧人氏兴起,观看星辰,察视五行,知道空中有火,与木头摩擦就会点燃;于是钻木取火,教人们制作熟食。人们感到便利,就称他为燧人氏。燧人氏发明结绳记事,设立传播知识的讲台,规定交易物品的方法。
在这个即使在传说时代也算传说时代早期的三皇纪,各类史书上的记载都已基本无据可考。从本文开头介绍的,各家对于“三皇”究竟是哪三个尚且莫衷一是就可看出。有巢氏和燧人氏或许确有其事,但这在炎黄时代之前已不知道多少年,而且事迹太过单一,翻遍史书也只有翻来覆去这几句话。现在一般把炎黄时代作为传说时代历史研究的开端。但我们仍可看出,古人在记录历史时,把对于文明发展有大功绩的事件都记录了下来,即使是生搬硬套到某个远古的“帝王”身上。这充分说明中国人还是务实的。对比一下隔壁的古希腊神话——火是从神那里偷来的。燧人氏、有巢氏可能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寄托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