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界,黑柳彻子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的自传小说《窗边的小豆豆》自1981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累计售出750万本(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中),连作者都说:“那真是一本不可思议的书,下至五岁的小孩,上到一百零三岁的国文学者,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是它的读者。”这本书不仅让人们喜欢上了小豆豆,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关于教育话题的讨论。
“小豆豆”不仅在日本广受欢迎,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孩子们流传。在中国,说起《窗边的小豆豆》,很多人都会很了解地点头:“哦,知道,知道。我看过那本书。”估计很多中国读者还曾写过读后感吧。书中可爱的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由一个别人眼中“怪怪”的小孩,变成了一个聪明、善良受大家喜欢的孩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豆豆怎么样了呢?算起来,她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呢。这些年她又经历了什么呢?百度上的资料如下: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这么多头衔中,随便拿出一个都不可轻视,同时也让人迫切地想看看“长大”后的小豆豆的工作和生活。
《奇想国的小豆豆》 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还是用《窗边的小豆豆》那种随笔的方式,记录下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也写下了她的感悟、心得和祝愿。奇怪的是,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明明知道小豆豆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她做的工作很重要,也很不简单,但读这本书的时候,眼前浮现的还是那个有点淘气、可爱的小豆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书中时时流露出的那种天真和好奇吧。不管过了多少年,长到多少岁,“小豆豆”总是保持着那种孩子似的单纯可爱。在她眼里,圆滚滚的足球就是熊猫玩偶,即使被店员告知那是足球,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她对生活中的细微事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敏感和特有的“大条”——自己名字中的“柳”字写错了很多年却不自知,却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笑点,并写出来和读者分享。新年里和家人聚会,看到弟媳头上漂亮的卡子就想要,回礼却让人啼笑皆非。参加巴学园石碑的落成仪式上,气氛本来庄重严肃,却被她那句“因为这位大叔也想拉带子”搞得来宾哄堂大笑。这种种孩子气的举动让我们忍俊不禁,这确实是只有“小豆豆”才会做出来的事啊。她那种有点“跳脱”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就像她的合作伙伴高桥先生说的那样:“但是你其实一直在说b线的台词哦。”作者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说话一直是信口开河,毫无章法。”我觉得,“信口开河”应该是“心直口快”的意思吧,想到什么说什么,“童言无忌”“天然无伪”!这是小豆豆身上最可爱的特质。
在这本书中,小豆豆不再上学,而是担当着很重要的工作,电视台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和很多著名的人在一起工作。可是,在她的书中,你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炫耀、得意和张扬,很多时候,她是带着一种学习和尊重的态度在写她的合作伙伴,带着自省写自己的工作。在小豆豆的故事里,你很难看到她和同事、合作伙伴生气,都是说对方如何好,成就如何大,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却是各种糗事。在《我的金婚典礼》上,作者就写了日本刚刚有电视机,她最初参加电视录制时的尴尬,这种自黑自嘲和谦虚的态度让我们顿时觉得,长大了的小豆豆看着挺厉害的,原来遇到大场面也是会忐忑,有时也会出丑啊,她还是没变嘛。
不过,要说一点没变,也是不公平的。毕竟,经验和阅历摆在那里嘛。她见的越多,走的地方越多,想的就越远,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不管是对梅·韦斯特的思考还是去阿富汗调查到的关于妇女、儿童的情况,还是参加印尼海啸援助,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刻思索的“大人”,这是窗边的“小豆豆”见不到,也想不到的。但在这些现象背后,她的疑问和善良还是“小豆豆”式的,她对弱小者的同情和美好的祝愿也一如小豆豆时的深切和真诚。
我想,人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小豆豆,不是因为那些事有多好玩,而是因为那些事件背后是一个孩子最本真的反应,是大人们最应该保护和赞扬的东西。而长大后的黑柳彻子依然被人叫做“小豆豆”也是因为她很好地保留了小豆豆身上那种最珍贵的东西——坚强、乐观、珍惜家人、真诚待友,给“生活在战乱和贫困的孩子”带去欢乐和希望。她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读者心中永不老去的“小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