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孟子7.10-7.12

7.10【原文】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孟子说:“残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商议事情;放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制与义行,就叫做残害自己;认为自己不能以心居仁、由义而行,就叫做放弃自己。仁,是人类安稳的住宅;义,是人类正当的道路。空着安稳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正当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

7.11【原文】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孟子说:“道路就在眼前,却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设法。只要人人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会太平。”

7.12【原文】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得不到长官的支持,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得到长官的支持有方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就得不到长官的支持了。要被朋友信任有方法,如果侍奉父母未能让父母高兴,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要让父母高兴有方法,如果反省自己却不够真诚,就无法让父母高兴了。要真诚反省自己有方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真诚反省自己了。因此,真诚是天的运作模式,追求真诚是人的正确途径。极度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不曾有过的事;如果没有真诚,是绝不能感动别人的。”

【历史背景】儒家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什么是天?什么是命?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将“天”的意义归为五种:

1.物质之天,就是抬头能看见的天空;

2.主宰之天,人格化的、神化的天。中国古代的神就是自然界的主宰,在商周之际逐渐改称为天;

3.命运之天,就是你理解的那个命运;

4.自然之天,作为自然界整体意义上的天,物质之天是它的一部分;

5.义理之天,人类道德生活的根据,是宇宙的规则。

【解读】在我看来这三段都说明一个问题:人的本体在于自己,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亲人朋友、面对他人,能做决定的都只有自己。无论是自暴自弃也好,还是反身以诚也罢,主体都是自己。

1、都说语言代表思想,思想左右个人行动,行动代表一个人习惯,习惯又能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就可以将一个人了解个大概。
如果一个人说的头头是道,但表情眉飞色舞,这样的人即使满嘴仁义道德,那也要考虑一下人品以及能力了;如果一个人总是为自己的缺点、不足找借口,那只能说此人难成大器,就像孟子所说,此为“自弃”。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别人的评判,而在于自身是否努力。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又能有谁不放弃你呢?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如何靠的是自己,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自尊水平,全心全意地去投入,以诚心待之,把事物做到极致,怎能不会成功,怎能不会改变命运呢。
虽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如果我们连努力的过程都没有就轻言放弃,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这一生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哪怕让这个世界因你而产生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改变,那此生也无憾了。

2、人的一生不能离开与人的交往,人际关系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经历。就像一位心理学家说的,人一辈子所面临的的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和父母的关系,一种是和他人的关系。
父母是我们来到世上第一份人际关系,也是最长的一种关系,更是一份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人这一生,唯一不能自己选择、不能改变的就是父母和子女。如果和父母的关系都不好,都不能真心对待、孝敬我们的父母,那请问这样的人又能有何真心、成心去对待别人呢?所以,孝敬父母是看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要知道的第一个道理。
和父母、子女有矛盾是正常的,此时我们要多去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如果能够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再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说一句“对不起,我爱你”。长此以往,必定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当然,这只是说的大多数家庭。不可否认,有些父母做法不太好的情况也是有的。作为旁观者,我只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是否值得原谅,是否可以和过去和解,就看自己的心了。孔子都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又何必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谴责别人呢。

3、对待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多体谅、多共情,多鼓励,多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爱,而不是谴责和埋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皆有之,但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并非龙凤,何必强求孩子呢?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以后有他们要走的路,我们不可强加于他们,孩子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有正确的道德标准,有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正道。
现在的悲剧太多了,我们一味地谴责学校、谴责教育,其实究其根源,还是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为什么这么多悲剧的发生,仍然没有让我们的父母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是做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不自我反省,反而去谴责其他人,这样的锅,再这么背下去,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进入恶性循环了。

4、家庭和谐的人,至少他的人品没问题。这样的人对待其他人也会诚心待之。而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诚和信:信字当头,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当朋友,还是当合作者,都会让人很舒服。至少不会背后捅刀子,合作起来也能非常顺畅。如果在交往中出现些小问题,也能先做到自我反省,而不是推卸责任,那又能有谁不喜欢呢。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嘛。其实不怕合作者笨、没有默契,更怕的是从背后搞小动作吧。
如果一个人能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工作也能完成的优秀,那还能怕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吗?

所以,一切事物的根源都在于自身,在于是否能经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是否能将“反求诸己”“一以贯之”,能做到这,就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思想上也会逐步提高,不会总是痛苦、纠结;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对生活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