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讲述的是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两位能人都曾拜师鬼谷子门下,本事自然不凡,两人使当时混乱的局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扭转,这一段秦国和六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完美体现了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堪称经典。
上:苏秦合纵
我听说:“天下就如同是一个巨大的容器,世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其中储藏的财富。”
容器太大,一个人很难管理;财富太多、太贵重,一个人就难以守护。所以要划疆分野,建立诸侯国;亲疏之间要彼此制约,这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存亡。
从前,周王朝吸收夏、商两代的经验教训,设立五等爵位,分封八百个藩国,五十五个同姓王。
这些藩国和同姓王的根基都很深厚牢固,很难撼动。所以,周朝兴盛的时候就有周公、召公来帮助辅佐治理;周朝衰落的时候便有春秋五霸扶助弱小的周王室,以此共同辅助王室,左右局势,这是三圣制定分封制的本意所在。
然而,周朝恩厚臣下,巩固诸侯的制度,其弊端在于尾大不掉。
从周幽王、周平王之后,周王室便日渐衰落,爵禄封赏的大权也多由天子左右的陪臣掌握,征战与讨伐之事也不再由天子决定。
吴国被越国吞并,晋国被一分为三,郑国被韩国兼并,鲁国被楚国所灭。
天下没有一个可以君临天下的君主,这种状态持续了四十多年,最终形成“战国”时代。
其中秦国倚仗地势险要,也善于运用狡诈善战的军队,蚕食山东六国,山东各国深感忧虑。
苏秦,洛阳人,他曾联合诸侯一起合纵抗秦;张仪,魏国人,曾着力破坏拆散诸侯的合纵政策,鼓动他们追随秦国进攻其他弱国,这就是纵横活动的缘起。
苏秦组织合纵联盟,先去了燕国。他游说燕文侯说:“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和楼烦,西边有云中和九原,南边有呼沱河和易水,方圆土地有两千多里,拥兵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足够好几年使用。南边有碣石、雁门,这两个地方物产丰富,北边有枣和栗子的收成,获利颇丰。
老百姓即使不从事田间耕作,枣和栗子的果实就足以让人民吃饱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啊!
国家太平无事,看不到军败将亡之类烦心的事,这些有利条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超越燕国。
大王知道这太平安乐的原因吗?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受战争的洗劫,是因为南方有赵国当屏障。而秦、赵之间连年征战,相互都已经疲累了,而大王却能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就是燕国之所以不受侵害的原因。
况且秦国如果想要攻打燕国,必须经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和上古,这之间有数千里的道路,即使得到燕国的城池,秦国也很难守住。
秦国无法损害燕国是很明显的事情了!现在如果赵国想要进攻燕国,只需要发出号令,十天不到,数十万大军就会进驻东垣,再渡过呼沱河,涉过易水,四五天的时间就靠近国都了。
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国进攻燕国,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忧虑百里之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邦交,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策了。
因此,我希望大王与赵国交好合纵,与天下诸侯联为一体,那么国家就会平安无事了,不会有多少祸患了。”
燕文侯认为苏秦说得对,便答应了他合纵抗秦的建议。
紧接着,苏秦先后又去赵、韩、魏、齐、楚等国相继劝说,以实现合纵大计。
……
六国于是组成合纵联盟,苏秦被任命为纵约长。这一情况通报给赵国后,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然后六国把合纵约书投给秦国。从此,秦国十五年内不敢派兵出函谷关侵犯山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