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上次在省图书馆,沿着一排排书架,给女儿找书的时候,这本《罗布鬼耳》映入眼帘,封面上的“罗布泊”和目录里的“辛格尔哨所”,深深吸引了我。
曾经在那片星空下待过半年,生活琐碎在磨蚀记忆,近几年好多事都想不起来了,但那半年里一切的一切,从不曾刻意去翻阅,却记忆犹新,仿佛发生在昨天。
多年来,很少去关注罗布泊。但那些回不去的时空,只需眼前扫过“罗布泊”三字,便能立刻把它从成千上万本书里拧出来,顺便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从封面上看,还以为《罗布鬼耳》是一本科学探秘的书籍,但书名和目录又让我非常疑惑。但肯定是与“罗布泊”有关的,这就够了,先借回家再说。
手头正在读的书读完了,昨天晚上睡觉前,便翻出了这本《罗布鬼耳》。刚读完楔子,便感觉不对劲,这仅仅是一本小说,感觉调调有点像《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之类的书。大晚上,黑灯瞎火的,想看又不敢看,只好放下了。
从小到大,胆子贼大,什么恐怖电影恐怖小说,都不在话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也不害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不敢碰这类的书和影视剧。《鬼吹灯》的书,是晚上必须开着灯,那段时间内老鼠必须在身边,才看了一部分。《鬼吹灯》的电视剧,有些还拍的挺不错的,老鼠想拉着我看,看过一些介绍的视频后,打死也不看。
以前就看过很多关于罗布泊的书,但还是很想知道《罗布鬼耳》这本书,到底会怎么掰扯罗布泊,马兰基地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今天白天,终于还是忍不住,重新翻开了这本书。
01 故事简介
这本书全名是《我的罗布泊考察日记I:罗布鬼耳》,2014年出版发行,由新疆青年作家巩亮亮创作的系列长篇悬疑小说“我的罗布泊考察日记”的第一本。
小说以“我”的口吻,讲述特种兵郑和平,奉命前往罗布泊秘密执行未知任务。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得知,在许久以前,一位国宝级张教授在罗布泊神秘失踪,张教授的好朋友胡院士,在张教授失踪后收到了他的一封书信,并告知胡院士,在罗布泊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国家从特种部队中选拔出了郑和平、梁子、马辉等四个尖子兵,他们保护胡院士,一起深入罗布泊,开启了一段诡秘莫测的寻人之旅。胡院士非常了解罗布泊,想要去揭开这个巨大的秘密,谁知却发生一连串神秘的事件。
莫名的丧尸、可怕的食人蚁、德国纳粹钢盔组成的救援信号,这究竟代表了什么,诅咒之城的万年雪窟,上万具楼兰人尸骨是为了举行古老的祭祀,还是可怕的杀戮献祭,层层迷雾,指向的是沙姆巴拉洞穴入口——罗布鬼耳。
千棺坟中突如其来的神秘红衣女子,是鬼是人,鬼狒是人类饲养,还是上古时代遗留的物种,血腥的屠杀之后,则是一场罕见的黑风暴。而就在这黑风暴背后,一只人耳般的洞穴,层层叠叠出现在郑和平他们眼前,此刻故事方才正式拉开大幕。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故事还没有讲完。自2014年出版第一本后,过去这么多年,仅此一本,想来不会有后续了。
其实,此类带有灵异类小说,故事情节都差不多,就是一帮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罗布泊,然后发生一系列离奇、诡异的事。而《罗布鬼耳》一本书,除了故事外,有很多关于罗布泊真实的介绍和描述。
02 罗布泊的诡异事件
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
神秘美丽的湘湖罗布泊消失后,给人类留下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枯萎的千年胡杨树和迷失在风沙中的楼兰古城。
罗布泊为何干涸?它是不是一个游移湖?遮天蔽日的沙暴到底一压麻了多少灿烂的中国古文化?
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罗布泊“少禽多鬼怪”。
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一个谜一样的地方。同时,它是世界地质演变的活化石和气候变化的记录仪,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科学家。
在这里,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其中最让人觉得诡异的事件有:
第1件:1949年,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人员全部死亡。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第2件: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第3件:1980年6月17日,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彭加木他曾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罗布泊进行探险。彭加木失踪后,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第4件: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它人下落不明。
第5件: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第6件: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余纯顺就是上海人)。
还有很多很多……
想起当年听基地战友说过,基地有一个实验区在深入罗布泊的地方,那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片绿叶。据说以前去那儿的人,还经常会捡到金叶子啊珠宝之类的古董,但捡回来不久后,家里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
03 罗布泊的前世今生
罗布泊(Lop Nor),维吾尔语意为“万水汇聚之地”。由于罗布泊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
《山海经》等古代著作,把罗布泊称为“盐泽”、“蒲昌海”、“盐海”、“罗布池”等。西汉时,人们称罗布泊为“盐泽”,东汉班固撰修《汉书》时,称之为“蒲昌海”,元代又称为“罗布淖(nào)尔”,也就是罗布泊,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近代。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海拔780米。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历史上,罗布泊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很多河流汇入洼地,大大小小的湖泊一脉相连,好似颗颗珍珠洒落在罗布泊洼地上。据说广义上的罗布泊,面积有一万平方公里,最后干枯的新湖面积也有5000平方公里。这里曾湖光山色,碧水蓝天,也曾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罗布泊的湖水,孕育了楼兰王国。它建于公元前176年以前,消亡于公元630年,有800多年历史。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此后,楼兰便成为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
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最终还是因断水而被废弃,楼兰古城成为废墟。
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罗布泊洼地的自然环境就变得非常恶劣,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1921年后,罗布泊的湖水又有增加,湖水面积还曾一度达到3000平方公里。但在196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1972年,从尼克松访华时送给中国领导人的卫星照片上看,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世事多变。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一个人的一生,又何其短暂。在历史发展的滚滚车轮中,一个人的力量又何其渺小。我们无法看尽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也无法目睹整个沧海与桑田的轮回。
正如李开复在《智慧未来》中写到:
人是很渺小得,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不会有变化;人生难得,人活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着改变世界,能做好自己就很不易。
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便好!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21篇3252字,累41226计字。
命题作业:写一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