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国内,无数人在回家的路上。无论在哪里,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在外一年,总要回家过年。
朋友圈里,可见各大商场集市张灯节彩,红火火的年画对联已经摆开。
在国内,空气中涌动着过年的喜庆,但对于身在德国的我,这几天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区别。
既不能感同身受地去参与庆祝德国的各个节日,又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渐行渐远,结果成了一个一年四季没有节日感的人。这是我留德多年德感觉。
离开了国内那种氛围,过年对我来说除了好好地吃上一顿,其余也没什么差别了。柏林这个地方没有唐人街,也没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区域,因此很难感受到过年的氛围。
想想这十几年,我是怎样过年的呀,似乎没特意庆祝过春节。家里甚至没有装饰过迎新春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各人做一个菜,凑在一起吃,就算是过年了。有的时候,是一个人,去亚超买点饺子汤圆,晚上,点上根蜡烛,一边追国产电视剧一边吃,就算是过年了。
过年尚且这般随意,其它节日更不用说了。习惯看公历,对农历没概念。元宵节,火把节,中秋节等,我往往是在朋友圈里或是家人朋友的祝福中才得知的。有时候节都过去了,我才发觉,哎呀,昨天是中秋节啊,忘了给家人打电话了。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远,而对于德国的传统节日是没有感觉。
拿圣诞节来说,许多德国人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圣诞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想象,就如我们对春节一样。他们从十一月份就开始忙活准备圣诞节,逛圣诞市场,买圣诞树,装饰品,为家人朋友准备礼物等等。对我而言,刚到德国的时候觉得新鲜,去德国朋友家过了几次,感觉不错。后来,又觉得圣诞节对我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去年的圣诞节期间,我连圣诞集市都没去过。
单身的时候,甚至觉得圣诞节是个难过的坎儿。朋友们各自回家过节去了,超市商场也关门了。我自己又没有什么出行计划,于是就在家吃了睡,睡了吃,眼巴巴地等着圣诞快点过去。
有两年,我的圣诞还算过得有意义,就是二十五号那天,我去跑了十公里,算是以我自己的方式庆祝圣诞吧。
传统的节日提醒着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它们是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传统的节日让一年四季有了节奏感,让人保持着对季节的感知,让人在平淡的日子里有个精彩的盼头。失去了对节日的感觉是非常遗憾的,好像失去了些自己的根,人就漂漂荡荡地不着地。
现在我就快为人母了,我知道再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各种节日得过且过了。我有责任把传统带给孩子,就像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把各种节日的传统带给我们一样。
在国内,不管你想过不想过,你都置身于欢度春节的大环境中。在德国,如果你想过年,你还得花点心思主动努力地营造过年的氛围。我想,我们在外的人们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吧。
去年,我过年的庆祝方式是开始写简书。
今年,我和爱人一起去朋友家聚餐,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庆祝春节的来临。虽然,这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努力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