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观潮》写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走月亮》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出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学生对“边读边想象画面” 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观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写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略读课文《繁星》让学生“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继续强化单元的语文要素。“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写清楚推荐理由”。教材以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既能看”到样子,还能“听”到声音、“闻” 到味道等。不要琐碎分析语句,而要给予学生更多边读边想象的机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自然之美。
第二,本单元的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如,有些地方的学生可能没见过钱塘江潮的景象,也没有在海上看繁星的体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图片、 音像资料等,让学生增加一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宜过早和过多使用,避免用图像或视频代替学生的想象。
第三,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具有积累的价值。教学时,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抄写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 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一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 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者”,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背景。
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循着“传来响声出现白线—拉长变粗一形成水墙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此外,“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虽只有几句话,却呈现了不同的画面。从潮头奔腾西去,到余波涌来,风号浪吼,再到恢复平静,江水涨高,在不同的画面切换中,展现了潮头西去,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大家跟着何老师一起编写了天天去旅行,每位同学都推荐了一个好地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首先我们要来到浙江海宁去看钱塘江大潮。接着去云南大理看月下美景,再接着来到秋晚的江上看一看夕阳西下。再接着我们要去草地跟花牛玩一玩,最后呀,我们要去海上看星星。然后我们要根据学到的方法来修改我们的写作。
2.这节课我们一起要走进的是钱塘江大潮。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什么叫奇观?
奇妙的景观。
那什么叫天下奇观呢?
- 天下有名的奇妙景观,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天下奇观一起读:观潮
二、讲解新知
(一)整体感知:
1.接下来我们请打开课文,自由朗读第一课,要求是完成这张观潮出识图。
生: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观察过程呢?第一个是潮来前;第二个是潮来时;最后一个是潮来后(板书)
非常好,你看同学们这么一梳理呀,整篇故事就非常清楚了。作者抓住第一句,然后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这样显得非常有顺序。
(二)学习潮来前,学写法
同学们,每年的八月十八,人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来到盐官镇。登上海棠大堤。这时候虽然潮水还没有来,但钱塘江却有一番特别的美。你看到了什么?来文章当中找一找。此时的钱塘江,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生:你读给大家听。同学们此时的钱塘江,最大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呢?你可以看着上面,最大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它最大的特点是它很宽阔。哪里读出来?
我从宽阔横卧。
宽这些词语能感受到,你看什么叫横卧?
很平躺着,平躺着的钱塘江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宽阔无比,无边无际。
钱塘江非常的宽,你能把这些表示宽阔的词读的读好吗?读出宽阔的感觉来吗?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把这些词读的拉长一点点,你试试看。
生: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你读的太好了,你这么一读啊,感觉钱塘江这么宽阔的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同学们想看此时的钱塘江吗?
出示图片,你看又宽阔又平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预备起。
作者抓住宽阔,写出了朝来前的钱塘江。她特有的美。这是介绍一个地方,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绝招。教师板书:写出特别之处。
(三)感潮声,品文本,学写法同学们,午后一点左右,潮水终于来了,人群都沸腾起来了。请同学们默读3到4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二题开始。
我请一位同学来交流来这位同学。先是传来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同学们同意吗?第二排出现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形成水墙,齐头并进,对吗?请坐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你有没有发现上面一排?写的是什么?
写的都是潮水的声音哦而且声音是在变化的啊,写的是声音的变化。(板书:声音的变化,样子的变化)
第二排写的是?潮水的样子,它的样子也是在变化。请坐,你真会学习同学们。潮来时,潮水声音的变化,样子的变化,这就是此时钱塘江特别之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潮声。谁能读好潮声的三句话。
读得非常准确,请坐同学们。老师有三处潮声,请你来对应这三句话,咱们先来听一听可以吗?边听边找这个声音,对应的是哪句话?
我觉得应该按照213的顺序你能具体说说吗?
第二处声音对第一句,第一处声音对第二句,然后第三处声音对第三句为什么第三处声音对第三句呢?因为第三句,因为第三处的声音最响,你从哪个词当中感受到第三处的声音是最响的?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什么叫山崩地裂?山都崩塌了,地都裂开了。这样的潮声是一种怎样的潮声?是一种汹涌澎湃。
声音从轻重上形容怎么说?他这样的排序,大家同意吗?同意。咱们把三段声音合在一起。谁来读一下?伴着这潮声耶,继续请你。我们来感受声音的变化。
此处应该有掌声。读得太好了。感受到这潮声真的一点一点的在变化,让我们一起来伴着这样的潮声,一起来读一读。女生读第一处,男生读第二处,第三处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准备。同学们读的太好了。读着听着,你发现潮水的声音,它是怎么变化的?你说潮水的声音是变得越来越大。有谁有不同的说法?你说潮水的声音是由轻到重变化的。是的同学们,潮水从远处滚滚而来,声音由轻到重,作者就是这样有顺序的写出了潮水声音的变化。(板书:有顺序地写)
(四)观潮形,品句子,学写法
8.同学们,听完潮声,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潮水的样子。潮水的样子文中有四处提到,前面两处写的都是白线。后面两处写的是浪潮。
请你随便挑选一处。想一想,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找一处读一读,想一想开始吧。咱们先来看看这条白线。
生:一开始响声很大。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白线向我们袭来。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一条白线,谁来补充?
同样是这一处的。同样是白线的,都可以补充,来你来这条白线,白白的,长长的,细细的。但后来呢?越来越粗,是的,它也在变化呀。同学们在写这条白线的时候,作者连用了五个动词。请你找一找,把它圈出来。开始哪五个动词呢?找到了吗?
生:出现,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有没有不同意见?正确请坐,同学们。横贯在字典中的意思,你会选择哪一个?我会选择第一个意思,那横贯又是什么意思呢?贯是穿贯通,那横贯呢?来同桌帮他说。横着贯通江面,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横着贯通。
同学们,看着这五个动词,这条白线此时在你的脑海当中又有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线长长的无边无际。它慢慢的变粗,像白色的战马一样向我们移来,现在就有白色战马的感觉了吗?请你把这种感觉放到句子当中来读读看。
生: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被你这么一读啊,我深深地被这条白线给迷住了,请坐想看看这条白线吗?一起来看看。
这条白线给你什么感觉?
长,非常的长,我知道你们很多同学选了这两处。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说读着这两句话,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浪潮离我们很近了。我们看见。有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好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请坐,有没有谁要补充呢?那你说。你让碧浪怎么样?更汹涌哦,这个词用的好,你看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两丈。
你知道一丈是多少吗?大家学过是吧,你说。一丈是3.33米是的。那么两丈呢?我们这幢楼到天花板大概是四米左右,那你想想看6.66米比这天花板还高的水墙,你什么感觉?你说这堵水墙很高。很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高大壮观是吗?请坐,想看这堵水墙吗?
谁能读出这个高第一句?我请个孩子来读一读来,你来。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孩子,你读的太好了,这两丈多高的水墙的气势全被你读出来了。
14.同学们,刚才有同学也提到了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看到过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感觉吗?我们一起也来看一看。
你有什么感受?
生:千万匹的马儿蹄子它在地上奔跑时,地上扬起阵阵尘土,很有气势。
那么如果是千万匹白色战马般的浪潮,又给你怎样的感觉?
浪潮汹涌湍急,好像战士们准备迎战的样子,那速度一定很很快,那浪潮一定很汹涌,你湍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请坐。读的真好,同学们,你看这四处的浪潮的样子,一处又一处的画面。每一处都是那么的吸引人,谁能把这四处这个浪潮的样子读好?我请四位同学。我就请你们四位吧。
请坐四位同学,读着读着都读出了每一句话,他所表现的那个画面。
教师配着视频来读。同学们。看着浪潮的变化,你发现它是怎么变的?它是怎么变的呢?
生:由远及近的变化是呀,从远处而来,先是一条白线,再接着是水墙,然后呢?像白色战马一样浩浩荡荡。请坐同学们作者在写浪潮的样子的时候,它也是按照潮水样子变化的顺序来写的。你看,这是我们在这篇文章当中发现的第三处潮水描写的时候,潮水有顺序的。第一处在哪里?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第二处呢?第三处呢样子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样子的变化;
三、习得方法,及时迁移同学们学了今天这篇课文。让我们再回到天天去旅行这篇文章当中。你觉得对你的文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如何有顺序的来写我的文章。
如何重点写出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
17.那么你的文章现在有什么修改的建议吗?你有没有想到我现在我的文章要怎么修改呢?来你来说。
我可以把我的文章按近到远来写,先写空中吊桥,再写两旁的树木,最后写蓝天。哦,这样子你就显得非常有顺序了。
我可以把我的文章中的沙滩写得更加具体,内容更加丰富。
怎么说呢?具体说说看嗯。我听出你的意思了,你就说你这篇文章想抓住某个特点来写是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一位同学的文章。池承熙同学的我请这位同学自己来读一读。同学们来听一听,边听边帮他找一找诶,这篇文章当中有什么优点?另外,你有什么建议要送给他可以吗?
18谁来说一说他有什么地方写的特别好的?来,你说。池晨曦具体描写了兰茵园里面的三个地方,有哈哈动物园,游乐园还有红船坊党建长廊。还有一个地方。方言亭四个地方,这四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很好玩。
你看他在写的过程当中就是抓住了特别之处。
19你有没有发现问题?你说它的顺序有些杂乱嗯,你说说看。他写哈哈动物园又写左边,然后呢再写正中央。嗯,又写。挡箭长廊上的紫藤。先是右边接着是左边接着,又是动物园的前面,动物园就在哪里?右边是不是啊?右边的前面再接着呢。正中央你觉得这样的顺序。有些杂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蓝莺园的这个布局图。
那么老师给他每一段标上序号,你觉得怎么写才是算有顺序的呢?先写红船坊长廊,然后呢?再写游乐园,然后再写方言亭,最后写哈哈动物园,你为什么这么安排?因为先从红船坊进来,然后呢,再沿着小路到游乐园。经过方岩亭最后到达哈哈动物园。
20.你是这样按照游览的这条路线是吧?你自己设了一条路线,请坐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先是方言亭,然后是哈哈动物园。游乐园最后是红船坊,你为什么这么写?
这个是按先从正中央再到两边,然后再一点一点到外面去的那么。
大家这样子觉得对吗?可以怎么写?先写什么?红船房,红船房完了呢?哈哈动物园,然后呢?什么这样子写?
21.有很多顺序,但总之要有顺序的去写,你可以给这里的顺序,排排队。好同学们,这节课这写出特别之处和有顺序的写,一定会对你的作文有启示。现在请你拿出你的作文。好,请你修改一下开始。
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笔放一放,同学们有非常好的修改习惯都用上了,
非常好的修改符号。很好,那么没有完成修改的,请我们抽时间继续把它修改完可以吗?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请坐大家好,
执教者反思:
我执教的是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何夏寿名师工作室基于任务群理念下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本课时为任务群推荐一个好地方提供的写作策略是:写出推荐地的特别之处和有顺序的写。为了落实写出特别之处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两条路径。感受潮来前,钱塘江的宽阔,体会潮来时,钱塘江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美。
为了落实有顺序的写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三条学习路径。感受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潮声从轻到重的顺序,潮水的样子由远而近的顺序。在教学中运用声音的排序音像资料的介入等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潮水的雄伟壮观,感知作者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秘诀。
习得方法之后,及时迁移,呼应单元教学的任务群,做一个闭环处理。让学到的知识能运用,能实践,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位同学的习作。让同学们来点评,发现优点,提出修改建议。当学生发现写作顺序不对时,让学生根据布景图来排序。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审视同学的习作,审视自己的习作,提出修改建议,让任务群在本课时中既是驱动,也是解决实际的问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