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寒假有足够的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回顾2024年一年的工作、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有了工作上的新想法和困惑。在几次的培训和教学工作中深刻意识到尝试做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2018年3月在上海市见习期间,跟数学学科组长杨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他们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研发过程及使用情况。对校本课程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立足于目前学校学情、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感觉到国家课程还是偏难,学生不好理解。初高中数学学科部分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断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高一年级基本放弃数学学科、导致学生高考成绩不够理想。数学作为高考大学科、学好高中数学对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及今后发展打好基础。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总感觉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总觉得教师讲得很快,其实说到底学生基础薄弱,越学越觉得学不下去。
基于以上分析尝试做好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变得很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该边学习校本课程基本理念,编写课程的基本逻辑和思路,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把自己的想法体现在校本课程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在使用过程不断去反思和完善,真正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高中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先行者,尝试和不断提升中实现我们当初的目标。也为其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先后编写使用铺好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会有困惑和不容易。但我坚信在自己的努力坚持下,在大学教师和其他同行的帮助下、这个目标将会如期实现。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本地化模版,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反思和研究高中数学学科。观察学生的学困点,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解决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他们的基本情况、找出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校本课程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数学教师、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在学习高中数学中打开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校本课程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创新的过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能够学到更多课程相关的知识,系统规划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编写全过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道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