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校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信仰之书,他的信仰之书是《平凡的世界》。就像50~60年代的人,他们的信仰之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70~80年代的人的信仰之书是《平凡的世界》,因为他们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路遥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通过《平凡的世界》传递给我们,影响了下一代人。比如校长一类的人。
很可惜,这么多年来,影响我一生的书,或者说我的信仰之书,真不知道是哪本。可能我是错过了找到信仰之书的那个机会了吧。
我认为一般找到信仰之书时是自己的人生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而我在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可能是在高三到大学毕业那段时间,很可惜我几乎记不得自己读了什么书。
那个时候的我,整天幻想着自己能当记者,却没找到做记者真正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做记者。至少首先要写文,写文需要阅读,而那时候的我浮躁不安,几乎很难沉静下来阅读一本好书。我的人生那时候迷茫的就想灶里的煤灰,不知所然。
其实,那时候的我错过岂止信仰之书,我错过的太多太多。混混沌沌的日子,玩没有玩,学没学。既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冲动,又自怨自艾感叹人生的不公。
一切终将过去,好在我的人生没有太差,有着满意的家庭和婚姻。更重要的是我如今认识一批爱读书写作的人,大家一起相互阅读写作,相互交流和监督。最终走向了我喜欢的轨道上来。
虽然以前工作也是在媒体行业,后来被人挖到了企业,工作上做出了些成绩,但那些并不能弥补我内心的缺憾,那种成就并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的是能写让自己内心丰盈的文字。
如果我不加入这个团体,我不知道自己还会迷茫多久,当然这个迷茫和曾经那个迷茫是不一样的,但终究是感叹自己人生的遗憾。就像我曾经一直在做同样一个梦:高考。我梦见别人都考出了好成绩,而我还在答题,甚至忘记了填答题卡。
之所以做这样梦,无非就是遗憾自己的人生不能所愿罢了。如今,很幸运认识了这样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寻找价值的道路上不再彷徨、迷茫。
如果我能坚持这条道路,不要说有多大的成就,至少不让我这一生充满遗憾,永远都做那个被高考铃声惊醒的梦,我也知足了。